一次有意义的体验-教育导刊-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一次有意义的体验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研学小记者 程卿画

国庆假期,大家是怎么过的呢?出国旅游、阳光沙滩、乐园游玩.....而我,则是过了一次非常有意义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去参加了“元阳农耕稻作之旅”。短短在元阳四天的时间,我们感受了大自然,拥抱了大自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很多很有趣的活动。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数“收割”和“学唱哈尼古歌”。

“收割”那天,烈日当空,层层梯田一片油绿,风吹麦浪,尽收眼底,如此整洁而清爽!我们整装待发,戴上帽子、擦好防晒霜、穿上提前准备好的“专业服装”,就是那种水鞋连体背带防水服。当我跳进农田那刻,双脚深陷泥潭,走起“路”来,才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无法自拔”。当地的农民伯伯手拿镰刀,用朴实、地道的语言和口音,教我们怎么割稻草。我笨手笨脚的照葫芦画瓢,一边担心刀会不会割伤自己,一边埋怨这稻草“手感”不好,很费力气割下三五根后,还要很费力气“走”到一艘小船似的容器边,又要很费力气甩打稻草,为的是把稻草上的麦粒脱离到容器中收集起来……大概持续了20分钟后,我满身大汗,感觉力气用光,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一看我的成果:应该只是一小碗米饭的五分之一吧!再一看旁边的农民伯伯,及其熟练且麻利的收割完一片梯田的三分之二了。可等待他们的是更多、更大的梯田还得继续收割。骄阳毒辣,他们没有任何“装备”,农民伯伯们依旧辛勤劳作。我真正体会了“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突然对“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话更加释然。当然,“收割”只是从种子变成碗中米粒过程的一小部分步骤而已呀!我,不会也不能再浪费粮食了。

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也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听说能学到他们的民歌,我觉得很新鲜。很荣幸,老师请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爷爷为我们演唱,还亲自教我们几句,哇!听不懂,也不好学!仿佛在学外星话似的。但我们很认真学,因为听老师说,目前整个哈尼族,只有两位老人会唱这首歌了。其中一位就是朱爷爷。我大概知道什么是“非物遗产”,也就是快要消失的东西。习主席习爷爷说过:别把老祖宗的东西弄丢了!我知道,这就是“文化”,而且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文化。我们即使学不会,也应该知道它、了解它。

我们体验了收割,学了古歌,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生活煮饭,制作工艺品,也采访了当地人。我采访了四位哈尼族小同学和一位伯伯呢!

 

这次活动,跟以往爸爸妈妈带我去国外、乐园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虽然很累,但我很开心,更觉得内心收获很多!亲眼看到了农村小孩的生活、学习条件,亲手做了农活,接触了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我似乎明白:珍惜眼前的美好,哪怕有一天它会像鲜花一样凋零,不会永驻,但有过珍惜,就不会遗憾!(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9年10月11日第1206期A12版)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