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哈尼梯田游记-教育导刊-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元阳哈尼梯田游记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研学小记者 石镇玮

这个国庆假期,你们都去了哪里玩呢?北京?四川?西安?这个假期爸爸带着我和表弟去了元阳一起参加了“研学小记者 农耕稻作非遗亲子研学”活动。别提有多开心了!

10月2日的早上7:40左右,爸爸带着我和表弟到昆明市体育馆门口,和其他的小朋友和家长集合。8点,我们就坐上开往元阳的大巴。400多公里的车程,我屁股都坐疼了。到了元阳梯田景区,我们先去参观了哈尼梯田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大概了解了梯田是怎么形成的,还有哈尼族的服饰、耕田工具,包括梯田、村庄、森林相互依存的关系。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入住酒店,开始用晚餐。吃饭时,我发现,这里的米和家里的不一样,是红色的,爸爸说,这就是当地梯田里所种出的粮食,是这里的特产。晚饭过后,老师让我们自己策划、组织一场晚会,家长们当观众。平时比较害羞的我,在爸爸和老师、同学的鼓励下,也勇敢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节目很精彩,都是同行同学们各自的才艺展示,有诗歌朗诵、有舞蹈、唱歌、讲故事....我表弟的街舞表演也获得了热烈掌声。我发现了,勇敢上台,其实没那么难!

第二天早上,我们5点就起床了。因为我们要去看日出,虽说起得早,但我看到了画一般的自然美景,日出的天空、梯田非常美!之后,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写生活动,每人用笔,在纸上画下你认为最美的日出图案。接着,我们参观了“阿者科”村落,村子里房子建得都像蘑菇一样,所以称为“蘑菇房”。在村子里,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当地人的教导下,亲手体验了哈尼族传统的纺线、织布、染布的过程。我才知道,一件衣服是经过这样复杂的过程做出来的。

下午,我们又去了一个叫“箐口村”的村子,在这,当地一位朱爷爷,教我们唱了哈尼族古歌,教我们说哈尼话。这位爷爷很厉害,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才知道,他们的语言、歌曲都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的,因为他们是没有文字的。接下来,我们当小记者,自行进行了对村里人的采访,我采访了一位哈尼叔叔,他有40多岁,有一个儿子在昆明上大学,他们家几代人都生活在这个箐口村。

第三天,我们的任务是到梯田里收割稻谷、泥潭抓鱼。我穿上了防水的背带裤就下田了,田里好多泥,我的双脚陷下去要用很大力才能拔得出来。一位叔叔把稻子割了以后让我们把谷子从稻杆上摔下来。我照着大人的样子,把谷子摔倒一个木槽里。学了几次,我就会了。一粒粒稻谷就这样“出世”了。从手怎么拿镰刀、手怎么捏稻杆、怎么割下来、怎么收集谷粒,还是爸爸耐心教我的,爸爸说:做事不但要有耐心,还得有技巧。看着一粒粒金黄的稻谷,从自己的劳动中来,我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

相比下来,后面抓鱼的活动刺激多了,“身陷泥潭”,我双手在看不见底的“污水”中胡乱抓摸,真还让我抓到了几条鱼!我兴奋得大叫!人多力量大,不一会我们团队抓了50多条鱼呢。尽管身上、脸上都脏了,但我非常开心!之后的田间烧烤上,吃着已经烤熟,自己抓的鱼,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第四天,上午我们学会了制作彩蛋~把生的鸡蛋煮熟,用画笔在蛋壳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用准备好的彩色线,亲手编织成蛋笼(其实就是一个网兜),把画好的彩蛋装进去,这就是哈尼人互相赠送的佳礼。

 

这次元阳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课本里没有的知识,看见了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哈尼族的图腾是鱼、青蛙、螃蟹、百贤鸟;哈尼族的祖先是因为不愿和其他民族发生矛盾和战争,从青藏高原迁徙到云南来的....这次活动,不枉此行,我们真开心!(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9年10月11日第1206期A12版)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