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一保+党建” 规模经营快致富
2025-01-12云南民族旅游网
“三转一保+党建” 规模经营快致富——姚安县探索党支部引领农村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冬日清晨的姚安坝子布满寒霜,太平镇太平村蔬菜育苗大棚里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近日,记者到太平村采访,正在大棚里照料新苗的村民陈勇高兴地说:“在家门口领工资,中午还可以休息两小时,我很满意。”陈勇凭借着自己育苗基础技能,加上合作社的培训,如今已成为一位育苗小行家,负责几个育苗大棚的管理工作,一天可以从合作社领到70元工资。
近年来,姚安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深化“三农”综合改革,鼓励各乡镇探索“资源转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转为产业工人”的“三转”规模化经营路子,发挥农村党组织作用,动员组织群众组建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
2016年,太平村经村“两委”班子、党员和村民代表多次商议,决定成立姚安县红彬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村党支部成员、党员户带头流转土地,引入企业,动员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建标准化蔬菜种植大棚10亩和露天生态蔬菜种植基地150亩。面对种植风险,村党支部未雨绸缪,与保险公司签订目标价格保险合同,既保产量又保产值。没想到第一批种植的松花菜就遇上了倒春寒,当初投保的3.9万元保费最终为合作社农户获得了16万元的赔付金,这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一保”最终也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农业保险更重要的是稳定了大家的信心。”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刘红彬兼任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介绍,2017年合作社挖到了第一桶金,实现纯收入72万元,实现了分红,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到合作社基地务工,人均一年可以获得1万多元的季节性务工收入,还带动了周边800多亩蔬菜种植。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还为12户贫困户38人缴纳了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
“以前辛苦一年也没啥收入,现在合作经营,自己省心省力收入反而增加了不少,还学会了一些先进种植管理技术。”村民李会福的两亩地以前种豆子,一年产值还不到2000元,向合作社流转了两亩地后,每年地租2000元,分红800多元,再加上在合作社的季节性务工收入1万多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太平村的“三转一保+党建”规模化经营还在摸索推进。与此同时,姚安县委、县政府还在谋划着更大的手笔。记者来到光禄镇的百果园,这里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头被改造成了庄园,引进龙头农业企业种植红心猕猴桃、车厘子、杨梅、雪桃等水果,有的品种去年已经挂果,2016年开园以来已接待2.6万游客,卖出水果、土特产十几吨。
目前,光禄镇玫瑰庄园、百果园庄园、金荷庄园、腊梅庄园等9个农业庄园共流转土地2.5万亩、林地1.47万亩,镇内90%的土地实现了流转和集中经营,发展特色果蔬种植,肉牛和特色水产养殖,11个村(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4个村达5万元以上,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在百果园里负责树枝修剪、灌溉的小邑村村民李家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将自家30亩荒山林地流转给百果园,每年收地租9000元,分红3000元,季节性务工收入1万多元,在之前,这30亩荒山几乎没给家里带来任何收入。
“全镇培育一村一品,未来将实现村村有庄园,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脱贫,而是实现全镇人民共同富裕奔小康。”光禄镇党委书记昝荣站在百果园的山顶上看着漫山的果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姚安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林邦荣说,姚安县从深化农村改革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积极探索“三转一保+党建”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引进公司(大户)发展规模化经营,推动资源转变为资产、资金转变为股金、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兴产业、建庄园、促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记者 左超)
-
喜迎新起点,盛启新篇章!昆明320国道杨林段静和小院高山小黄牛开业庆典盛大举行2025/01/12
-
数字经济·物联网 佳联大数据集团登陆纳斯达克2025/01/12
-
AXENT恩仕云南昆明大商汇旗舰店盛大开业,打造智能卫浴新体验2025/01/10
-
回炉|AXENT恩仕卫浴2024云南设计师年会1月6日中国馆圆满落幕2025/01/09
-
“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成功举办2025/01/02
-
山野人家私坊菜呈贡店盛大开业2025/01/01
-
美好生活在云南|西山脚下滇池湖畔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2024/12/31
-
云南职业经理人协会20周年庆典暨2024年年会在昆明举办2024/12/29
-
【原创文章】彭镇:乡村变迁中的影像立体叙事2024/12/26
-
【公告公示】“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函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