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群众喊出了“党在家在·铭记感恩”的口号-时政要闻-时政要闻-云南民族旅游网

民族群众喊出了“党在家在·铭记感恩”的口号

2025-01-12云南民族旅游网

【书记推介】

强震三年之后 景谷涅槃重生

民族群众喊出了“党在家在·铭记感恩”的口号

记者 张 密 杨晓媛 通讯员 李光睿

2014年10月7日,景谷发生6.6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3亿元。“震级高、震源浅,伤亡不大损毁大、外伤不重内伤重”是这场地震的特点,这也是景谷近百年来唯一一次震级超过6级的地震。

“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做到了‘抗震救灾轻伤亡、恢复重建零延误’,灾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已全面恢复,部分领域已超过灾前水平。实现了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新家园的目标,创造了防灾减灾救灾‘普洱模式’,向群众和上级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1月19日上午,防灾减灾救灾“普洱模式”研讨会暨普洱市景谷6.6级地震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大会在景谷县举行,景谷县委书记罗景华向来宾推介了防灾减灾救灾的“普洱模式”。

“景谷6.6级地震是近几年抗震救灾工作组织最有序的一次,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应急抢险工作,创造了抗震救灾的‘普洱模式’。”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合工作组这样评价景谷震后重建工作。

 

防灾减灾救灾“普洱模式”研讨会暨普洱市景谷6.6级地震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工作总结大会

 

见证中国抗震速度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联合工作组,赶赴景谷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市、县立即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驻滇解放军、武警官兵、医疗救护、媒体记者和社会救援力量第一时间挺进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万名干部组成抗震救灾包保责任工作组,按照“八包八保”工作责任制要求,紧紧围绕“六个确保、五个防范、四个保通、三个加快、两个稳定、一个到位”的总体工作部署,与灾区群众齐心协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震后1小时救灾物资抵达灾区、震后2小时通信基本恢复、次日供电基本恢复、第3天道路基本恢复并转移安置群众11.54万人、第7天地震应急抢险基本结束、3个月过渡安置全面完成,向外界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场抗震救灾的新模式,见证了中国速度,弘扬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彰显了中国形象。

“当时地震的情景,至今想起来都还后怕。地震时,很多班级的学生刚上完晚自习,瞬间的地动山摇,伴随着墙体裂缝和脱落,甚至于外面围墙的倒塌声。师生们根据平常所掌握的应急常识,纷纷躲避,但还是有14名学生和一名老师不同程度受伤。”

景谷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陶成赋深有感触地说:“地震发生后,学校班子迅速行动,组织老师展开救援、转移安置学生,并于当晚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校舍和教学设备损毁严重,学校决定暂时放假,并定于10月28日复学。”

 

景谷二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陶成赋介绍学校灾后重建情况

 

最后,仅灾后3天就搭建起了活动教学板房,10月26日提前复学。2015年5月,学校开始恢复重建,除了一些校舍的加固外,主要新建了运动场、教学楼、部分宿舍楼和报告厅等。

对师生来说,很多东西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都在很短的时间变成现实了。看着一幢幢新楼建起来,师生们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1月18日下午,当走进景谷二中大门时,旁边的小花园里百花竞艳,正前方是具有浓烈文化氛围的宽敞走廊;走到教学楼下,从教室里传来老师授课和同学答题的声音;多功能报告厅里,主席台两旁布置有大屏幕,台下是整齐的桌椅;教学楼后标准化的运动场上,篮球场、乒乓球台,随处可见同学们运动的身影;绿茵场上,校足球队的学生们正练习着射门……

景谷二中学生

 

目前,景谷二中本部硬件设施齐全,拥有微机室、语音室各2间,触控一体机50台,办公微机180台,远程教育接收站两个,标准400米塑胶运动场一个,新建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早已投入使用。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师生的努力,景谷二中的中考优秀率逐年提高,高考上线人数也逐年增多。

景谷二中的震后恢复重建速度,仅仅是防灾减灾救灾“普洱模式”中的一个缩影。

“永平镇中心卫生院除了承担本镇的群众就医外,还承担着周边5个乡镇的群众就医,卫生间面积狭窄、就医条件有限、病床较为紧缺……”

走进重建后的景谷中心卫生院,院长周玉蓉介绍,地震导致了住院部墙壁拉裂,好在没有人员受伤。重建三年来,崭新的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病床有所增减、设备大为更新,医技水平明显提高,满足了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

“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在地震中,有21处需要拆除重建、16处需要维修加固、45处需要重建,重建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投入资金多达9542万元。”

景谷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保亚利介绍,目前,所有建设和项目已经按质按量地完成。这些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服务网络,基本医疗和服务得到大幅提升。

加固后的永平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

 

在整个景谷6.6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靠近指挥,工作科学、有力、有序、有效,创造了地震救灾史上震级高、震源浅、人员伤亡小的奇迹。

“防灾减灾救灾‘普洱模式’的诞生,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央、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情系灾区,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力量,快速高效投入抗震救灾;得益于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协调指挥,整合各方力量,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罗景华介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危难时刻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受灾群众主动打出‘党在家在’的标语,极大鼓舞了人心和斗志;平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组织群众广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应急联动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

“另外,景谷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33%,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防震减灾提供了一道天然生态的安全屏障;景谷大力实施的民房和公共设施防震减灾工程,一直以来都是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来加固和建设民房、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及生命线工程,这也减少了地震带来的危害。”

 

参观景谷二中恢复重建项目建设

 

强震三年后涅槃重生

2014年10月7日,发生在景谷的6.6级地震,瞬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苍穹失色。

当时的震中,是距离景谷60公里外的永平镇芒费村委会七七村民小组。地震中,七七村民小组的46户群众中,有35户的房屋成了断垣残壁,另外11户房屋不同程度出现裂缝和受损。

各级政府按照“以人为本、自力更生、社会帮扶、民建公助”原则,坚持以“就地维修加固和拆除重建为主、异地避让”为辅,落实“科学规划、就近安置、适当转移、局部避让、积极设防”要求,注重处理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做好民房建设和村庄选址规划,突出彰显地域风貌和城乡特色,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做到“建新房、成新村、应美景”。

景谷6.6级抗震纪念碑

 

七七小组的村民在恢复重建中,35户集中安置、统一规划建设,房屋加固群众每户也得到了政府补贴支持。同时,政府还鼓励支持村民开设农家乐,将焕然一新的民居结合当地特色,借以吸引游客,作为群众增收的又一措施。

永平镇党委宣传委员丁海洋介绍,把灾后民房集中安置点恢复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建设相结合,优化村庄布局,提升人居环境,集中打造了迁糯、七七组、芒畔、下迁毛等7个恢复重建示范村寨。

“同时,抓好灾后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建设茂密村芒岛、芒费村七七组、迁糯村大寨组等特色安置点恢复重建民族旅游文化发展工作,全面提升了特色安置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能力。”

丁海洋介绍,各级政府还大力鼓励群众兴办农家乐、民宿,发展农村电商,形成村级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另外,咖啡、葡萄、西瓜、黑皮水果、甘蔗、西番莲、火龙果、花卉等产业不断发展,生猪、牛、羊、家禽的存栏和出栏数也在稳步上升。

如今的七七村民小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样楼”。统一规划的“小洋楼”是傣族民居,楼前有院落,院外的树木已有二层楼高,墙壁上绘有一幅幅傣族特色的图案。其中几户院门前,还打出了“农家乐”的招牌。

七七小组水塘上面的广场上,耸立着“景谷6.6级抗震纪念碑”。广场一侧的“景谷6.6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感恩教育基地”里,一张张图片讲述着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党在家在,铭记感恩”这句话,是灾区群众在抗震救灾中喊出的一句口号。

 

参会领导参观灾后重建展板

 

景谷6.6级地震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收获的工作经验与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抗大灾、聚民心、汇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军警部队官兵和社会各届全力以赴参与抗震救灾,既有受灾群众自发拥军、基层村组深情劳军的感人场面,也有重建过程中各族群众团结一心、互帮互助的时代特色。

“党恩不能忘,社会各界对灾区群众的无私帮助也不能忘……”抗震纪念碑的坡上,是永平镇芒费村党支部书记鲍太春的家。站在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坡下的纪念碑。每次看到纪念碑,他都是心潮澎湃,灾后的一幕幕都浮现在眼前——

地震中,鲍太春家的房屋也受到损毁,但他来不及照看自己的家,和村干部一起到受灾最严重的群众家里,抢救群众生命财产和群众临时安置工作。随着各级救援力量的到来,受灾的傣族群众得到了有效安置,恢复重建工作也有效、快速展开。

3年时间里,他和群众一起,在废墟上重新建立了一座座漂亮的家园。党和各级政府对灾区群众的各种帮助和关心,温暖着他和傣族群众的心。

“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永远做党的好干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这几句话,是鲍太春的信条,也是他的信念。

恢复重建期间,根据芒费村5个村民小组的不同情况,他和村干部逐村帮群众制定致富门路。“山区发展林下种植,坝区加大经济作物种植,引进小微企业,借力共同发展……目前,灾区群众年均收入已经由震前的5800元,提高到现在的8600元。”

现在,芒费村还在琢磨着农村电商,想利用电商平台,把民族群众的土特产销往全国等地,给群众带来更高的收入。

 

新农村的幸福生活

 

恢复重建效果显著

“这是我们自家酿的包谷酒,可香呢!一杯小酒,来敬远方来的客人,一定要品尝下……”

才走进景谷县永平镇迁毛村委会芒畔小组组长刀有志的家里,两层10个房间共260平方米的新居,让每个到来的人都羡慕不已。

一杯淳厚的包谷酒下肚,一股热辣和温暖遍布四肢。那种热辣和温暖,像极了傣族群众的淳朴和厚道。

地震时,导致了刀有志家瓦房上的瓦全部脱落,房屋受损严重。2014年12月,景谷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刀有志家也像其他受灾群众一样,得到了8万元的各种物资和现金,家园重建工作顺利展开。

“目前,这座房屋花了30多万元。虽然当时也有点贷款和借款,但这两年全家人致力于经济作物种植,已经全部偿还了外债。感念党的恩情和各级政府的帮助啊……”看着新楼房,刀有志最感念的还是党的恩情。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景谷县以“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新家园”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保护生态,绿色重建;创新机制,形成合力;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全力推进民房恢复重建、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等“五大工程”。

仅用一年时间,景谷就完成了58450户民房恢复重建任务;两年时间,所有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完工;“五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8.56亿元。

 

迁糯村委会大寨村民小组文化广场

 

渐落的斜阳、村口的古树、肃穆的佛寺、青色的檐瓦、悠扬的诵吟、端坐的僧人……迁糯古寺,让人感到宁静的一个所在。

“地震中,古寺也受到了损毁。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古寺很快得到修复加固,为傣族群众恢复重建了精神家园。”

古寺斜下方,是迁糯村委会大寨村民小组42户群众,拿出自己的“菜园子”建设的的占地8.6亩的文化广场。广场上,金塔闪耀,周围堆满了刚收割下来的甘蔗。

迁糯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杨开进介绍:“迁糯村委会有23个村民小组,有1163户群众,居住着傣族、彝族、回族和汉族等民族。地震造成了全村771户群众的房屋受损,水电路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大寨村民小组也是景谷7个地震重灾区之一。”

恢复重建工作中,迁糯佛寺保持了缅寺的风格,并进行了部分扩建;民房建设实行了人畜分离,建起了农家乐;在产业上,走“公司+农户”的形式,不断扩大甘蔗和烤烟的种植,群众的收入逐渐提高。

大寨村民小组文化广场上的金塔

 

“在整个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景谷做到了工作下沉、关口前移、有效管控,没有出现次生灾害、没有出现疫病疫情、没有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出现质量事故、没有出现群众上访、没有出现资金使用混乱问题,更没有出现贪污腐败案件,做出了廉洁救灾、廉洁重建的典范。”

罗景华介绍,景谷6.6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创造了云南乃至中国同级地震史上人员伤亡最小、次生灾害最少、大灾之后无大疫等奇迹,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普洱市景谷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881个项目(景谷县497个、思茅区46个、宁洱县85个、景东县56个、镇沅县110个、澜沧县75个、墨江县3个、孟连县2个、江城县1个、西盟县1个、市环保局3个、市地震局1个、市气象局1个),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并发挥效益,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提升式恢复,整体面貌变化显著,达到甚至超过震前水平。

对景谷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省级综合考评组认为,景谷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是示范者。在灾后重建社会评价活动中,群众满意率达99.8%。

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联合工作组是这样评价的:景谷6.6级地震是近几年抗震救灾工作中组织最有序的一次,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应急抢险工作,创造了抗震救灾的“普洱模式”。

中办复核组在2014年12月、2015年7月、2016年4月曾三次回访调研,对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普洱灾区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宜居和谐新家园”重建目标。

强震三年后,灾区的群众在涅槃重生,景谷也在涅槃重生。

景谷县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明显提升。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3.39亿元,比2014年增长13.6%,2017年,预计达100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达26058元,比2014年增长17.96%,2017年预计达2814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达9162元,比2014年增长22.3%,2017年预计达10078元。

在景谷,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蜿蜒村寨间、一栋栋安全美丽的楼房奇迹般崛起、一个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恢复重建点飘荡着欢声笑语、一所所花园般的学校书声朗朗、一个个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兴起……

编辑:杨晓媛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