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百年龙窑越烧越旺
2025-04-04云南民族旅游网
原标题:建水:百年龙窑越烧越旺
龙窑,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建在一定的坡度之上,以斜卧似龙而得名。这种最早出现于商代的龙窑,在建水仍保留着多条。记者来到距离建水县城北1.5公里的碗窑村,探访仍“活”着的百年龙窑。
最长的龙窑
绵绵细雨中,一条古龙窑就安静地卧在碗窑村。
第一眼,让人惊讶于它的长度,132米。站在中间位置往窑头看,按照古老工艺用石灰、糯米、豆做粘合剂建起的龙窑,蜿蜒向前似乎看不到头。“烧窑的时候,晚上看去整座龙窑红彤彤的,就像条火龙。”龙窑的承包人杨庆国说。
53岁的杨庆国与这座龙窑打了36年交道,他对龙窑的情况烂熟于心,“180个窑孔,两边各90个,窑洞内宽3.5米,最低处高1.2米,最高处高1.9米。”当年还是20岁小伙子的杨庆国进入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工作,在那里学会了拉坯、烧窑。也是在那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这座建于清朝前期的龙窑。1989年,杨庆国承包了这座龙窑。
“如果不是这两天一直在下雨,我已经开始烧了。”杨庆国说,别看这里现在安安静静的,其实这座龙窑一直都在使用,每年它都会烧出六七窑的陶器。由于龙窑太长,一般烧制一窑杨庆国只会用到全窑三分之二的长度,“大件可摆6600件,小件可摆12000件,茶壶、茶杯等比较小的可摆13000件。”这些大多都是别的陶艺师送过来请他代为烧制的。
“现在这条龙窑是越来越火了,很多人送(陶器)过来烧。”杨庆国不无得意地说:“人们喜欢的就是龙窑烧出的陶器,有种质朴的感觉。”
后继有人
雨天温度低,烧窑费柴。所以,杨庆国喜欢选在干燥、天气好的日子烧窑,这样能节省不少燃料。“烧制一窑大概需要7吨柴,约2100元。”他说,如果烧得好,一窑可以赚回数万元。
烧窑,首先要把待烧的陶坯送进窑洞里,从最远处一边摆放一边往下退。记者跟随杨庆国钻进高不足1米的窑门,他弓着身子将窑旁的罐子往里搬,十分灵巧,而同行的我们空手钻进窑洞内,都觉得有些费力。
一旦开始烧制,5天里窑火就不能断,需要有人不眠不休地轮班投柴。“第一天烧到100度,第二天加温到200度……第五天再升温,到1250度后把加柴的孔都封闭起来,保温。”杨庆国说得轻描淡写,但在他18岁的小徒弟蔡明村看来,这是十分困难的:“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控制火候。”每天加温到多少,如果把握不好,这一窑就有可能都坏了。
控制火候,杨庆国靠的不是温度计,是经验。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气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要想烧龙窑,我还得再好好学习几年。”蔡明村说,他在当地一所大学读大二,紫陶专业。他拜杨庆国为师,假期里,他和哥哥都一起来龙窑学习拉坯等陶器制作技艺。还不时有上海等地的艺校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这条龙窑我会继续烧下去,同时也要保护好它。”杨庆国说。
(文章来源:云南日报)
-
滇池畔:鲜花疗愈赋能美育幼教 助力乡村振兴2025/04/01
-
挥杆春城赢百万大奖——小韩高球人生廿载 "佳联杯" 四队大奖赛昆明站圆满成功2025/04/01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召开石文化会长座谈会2025/04/01
-
春风拂面,百花争艳,2025年云裳风华云南花朝节!2025/04/01
-
云南三迤酒业举行“样样好”品牌战略发布会 玫瑰老卤酒引领“云南生活”新体验2025/03/31
-
十年沉淀 一朝换新 十年老店乐焙DlY蛋糕店乔迁新址2025/03/23
-
十年沉淀 一朝换新 十年老店乐焙DlY蛋糕店乔迁新址2025/03/23
-
【公示公告】“阿诗玛杯”名石征集公告2025/03/22
-
专家专栏|【原创文章】腾冲境内古道探索2025/03/21
-
美丽云南丨【原创文章】文化名家盈江明代四关行活动启动2025/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