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大山大江命名的民族-民族文化-文产-云南民族旅游网

怒族·大山大江命名的民族

2024-12-29云南民族旅游网

  核心提示:怒族是云南的独有少数民族之一。截止2011年底,怒族有3.21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0.07%(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怒族是云南的独有少数民族之一。截止2011年底,怒族有3.21万人,占云南省人口总数的0.07%(摘自《云南统计年鉴2012》)。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怒族是居住在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唐代地方志《蛮书》中始见记载,是由早期分布于今云南省福贡、贡山的土著居民与唐代“庐鹿蛮”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他们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形成今日的“怒族”,但各自还保留一些独特的特点。根据其语言的差异,可分为“阿龙”、“怒苏”、“阿侬”、“若柔”四大支系。怒族地区在唐代属南诏国统治,宋代属大理国管辖,元代属丽江路,明、清时期属丽江府。
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民族支系的不同使各支系的语言有不同特点,其中阿龙语与独龙语相通,而另外三个支系的语言各自具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和规律,各个支系之间语言不相通,但因它们同属一个语族,因此具有同语族的基本特点。在与邻近民族的交往中,不少怒族人已转而使用别的民族的语言,使用本民族本支系语言的人很少,很多人兼通好几种别的民族语言。如阿侬支系的人几乎全部转用傈僳语,在剩下的使用阿侬语的人中,也都懂傈僳语,仅在家中使用本民族本支系语言。怒族各支系语言都没有文字。
 怒族大部分人信奉原始宗教。近代受外来影响,不少人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贡山北部的怒族,因受藏族影响,也有信奉喇嘛教的。但人数极少。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和各种神灵,举凡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巨树、怪石等,都成为人们崇敬的对象。碧江怒族祭祀的鬼神主要有十三种,其中由氏族或村社定期祭祀的鬼神为“门多”或“坐米起”。“门多”被认为是天鬼,能够去凶化吉,保佑人畜平安。从前,每当村寨发生重大事件,如械斗,仇杀,或捞油锅、抛血酒,甚至路遇大蛇等,都要祭祀“门多”,人们把“门多”重作是家族或村社的保护神。在各种鬼神中,最大的鬼是家鬼,通常在人病危或遇到凶难时以牛或猪为牺牲祭祀。
与这种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相适应,巫师成了鬼之间的精神桥梁。碧江怒族称巫师为“米亚楼”或“禹古苏”;福贡怒语称之为“尼玛”或“达施”;贡山北部同称为“纳木沙”。巫师不仅主持各种宗教仪式,从事占卜和驱鬼活动,而且还兼巫医,替人治病,他们大多熟悉本民族的历史,熟知本家族和本民族成员各代祖先的谱系,是本民族的历史和知识的传播者。一些较大的巫师同时也是氏族或村社的头人。
怒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怒族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举凡日月星辰,山川林石,都是崇拜对象。有些氏族还保留有图腾名称。文学样式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等。神话有解释天地起源的《开天辟地》,解释人类起源的《射太阳、月后》、《腊普、亚尼造人烟》、《祖先阿铁》等。与怒族社会发展相适应,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带有母系社会和图腾遗迹的传说,如《女始祖茂英充》传说远古时蜂与蛇交,生下茂英充,她又与虎结合,所生子女繁衍为虎、蜂、蛇等氏族,茂英充成为各氏族的女始祖。《蛇变人》是关于蛇氏族的传说,它反映了怒族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社会生活。
怒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伊呀学语的幼童,几乎都能闻歌起舞。怒族的音乐有民歌、叙事歌、山歌、劳动歌、儿歌、哄娃娃调、祭祀歌与悼念歌等等。特点是结构以单乐句和上、下句式为主,旋律随歌词的长短而变化,反复演唱。北部民歌大多节奏自由、委婉悠长,具有山歌的特色;南部民歌节拍、节奏较为规整,其中以切分节奏为其主要特征。
怒族使用的乐器有“达比亚”(弹弦乐器)、“比拥”(弓弦乐器)、“匹哩”(竹制吹管乐器)、竹号“布利亚”、口簧(竹质或金属)和扁鼓等。达变又称“达比亚”是怒族人常用的传统乐器。其形类似琵琶,呈椭圆形或三角形,以四根丝线为弦,其音质格外清亮,韵味异常独特。几乎所有怒族青年都会弹唱。
 怒族酷爱舞蹈,舞蹈之内容也很丰富,其中大部分是摹拟动物的活动形象,如猴抓虱舞、鸡喝水舞、喜鹊吃食舞、乌王舞、狞猎舞;有些舞蹈是表现生活习性的,如洗衣舞、唤狗舞、摇篮舞、婚礼舞等;反映生产的有秋收舞、割小麦舞、收包谷舞等。此外还有琵琶舞、脚跟舞等。
怒族的宅居有两种,一种是干栏式竹楼,另一种为垛木平顶石板房,其共同特点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又由于各支系生活习俗不同,房屋形式各有千秋。
怒苏、阿怒两个支系的住房均为干栏式建筑的竹楼,俗称“千脚落地”。修建时依地势树若干木柱,用竹蔑固定地板、墙面和房顶。地板和墙面一般用蔑笆为材料,而楼梯和门用厚木板制成。房顶一般为草顶,较好的为杉木薄板顶。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局一般为三间,中间为嵌火塘的厨房兼客厅及老人的卧室;两侧为子女、青年夫妇卧室或储藏室,院落以篱笆相隔。宅园附近为菜地。
阿龙支系的住房为垛木平顶房,以榫卯结构的木屋架支撑,以直径三四寸的圆木两头加卡榫相叠为墙,开有小窗,用当地所产的薄石板盖顶,内部结构与竹楼相同。
若柔支系住房与兰坪白族大体相同,瓦顶、屋架梁、土坯墙。
现在,各地怒族的宅居均有所改进,许多村寨都已做到人畜分住清洁卫生。一些怒族农民已有建盖瓦房的。而传统的竹楼和垛木平顶房上也开始出现了玻璃窗,采光充足。
传统的怒族女性服饰多姿多彩,特别能体现女性身材的曲线美,大致可分为有腰饰和无腰饰两大类。
阿龙和若柔支系的女装均有腰饰。其中,若柔支系因长期和白族共处杂居,故服饰基本上和兰坪白族相同。阿龙支系则由于受藏文化影响较深,其女性服饰和藏族女装有部分相似之处。阿龙妇女一般内穿长及小腿的浅色上衣,外着长及臀部的深色领褂,腰系几乎拖地的竖条彩花围腰,而宽约3寸的腰带则为彩色横条花纹,在整个服饰浓淡深浅的色彩对比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胸饰一般采用彩色串珠项链,头饰则为红白相间的缨穗。
怒苏和阿怒两个支系服饰相同,女装均无腰饰。她们一般上穿窄袖短衣和右衽紧身领褂,下着黑色或白底蓝纹的百褶长裙。上紧下宽,非常飘洒。头饰为彩珠、贝壳串成的齐额珠帽。胸前佩以一枚直径在5厘米左右的圆型贝壳,长短不一的彩珠数串分别正挂和斜挂在身上,显得雍容大方、光彩夺目。
男性服饰较女性服饰显得朴实,且各地怒族差别不大。怒族男子一般内穿对襟麻布衣裤,外套麻布长褂。长褂无领无扣,肩头缝合处有坎肩式活接头,接头处有两个装物的大暗袋,一左一右。这种长褂穿在身上,走起路来下摆招风,再加上男子必备的长刀、挎包、硬弩和熊皮箭囊,显得十分英武潇洒。并且长褂白天可以挡风避雨,露宿则可垫可盖。由于受周边民族影响,北部地区的怒族男子多爱戴藏式毡帽,而南部地区男子则多以黑布裹头。
怒族社会虽然早已确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在个别村寨家族头人和富裕户中,也曾出现过多妻现象。其中最多者可拥有三个妻子,怒苏语分别称之为“米茂”、“米拉”、“米通”,即大妻、中妻和小妻。一般按嫁娶的先后而定,中妻和小妻家庭地位略低于大妻,但尚无妻妾之别。妻子称为“米”,含有“生火煮饭”之意,而儿媳称“克鲁”,含有“剥麻”之意,揭示了妇女在家庭生活中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与此相应,历史上还曾流行过“妻兄弟婚”的转房制度。即兄死寡嫂可转嫁夫之弟,弟死则弟媳可转为兄之妻,除非亡夫之兄弟不愿意,女方才能择偶另嫁,而择偶另嫁亦首先要从亡夫家族中考虑人选。转房再嫁的婚礼较为简单,聘礼较少并归亡夫家中所得。这种转房习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怒族女性再嫁的权利和人身自由。
现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被废除。随着怒族人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美丽的怒江流域生活着一个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
怒族还流行一种特殊的婚礼——“补婚”。即在夫妻双方共同生活了多年之后,到儿女成行,自己也年逾四十方正式举行婚礼。人们称之为“补婚”或“迟到的婚礼”,然而这种婚礼的喜庆气氛和程序并不比青年人的常规婚礼逊色。婚礼第一天,老夫老妻身穿盛装,在两对青年男女傧相陪同下,站在门口迎接前来祝贺的亲友,向来宾敬酒致谢。宾客到齐后共进晚餐,宴毕由主婚人代主人分给每位客人两片肉,让客人带回与家人共享。第二天方为正式婚礼,宾客以肉、酒、面粉作贺礼,大家席地而坐,在歌舞声中开怀畅饮,品尝佳肴。共同生活多年的“新郎新娘”向宾客频频敬酒,宾客争相答谢祝贺。酒兴方酣,象征幸福吉祥的面粉迎空抛撒,主人和宾客共同起舞,经久不散。
怒族的丧葬仪式各地不一。碧江的怒族在数十年前多行火葬,至今仍能见到过去怒族的火葬场。近几十年来由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已大部分改行土葬。若死者为男性,则伸肢仰葬,如系妇女则屈肢侧葬;如夫妻合葬,则让妇女向男子屈肢侧葬;反映了父权统治下,妇女屈从丈夫的不平等待遇。凡成年人死,全氏族或全村社停止劳动三天,以示哀掉。出丧时由老人挥舞长刀在灵柩前开路。葬后,都要在墓前放挂死者生前的用具。如男的挂弩弓、兽皮箭包,妇女则放煮饭、织麻的工具等。意为死者在阴间还会象生前一样生活,还照常使用这些生产生活用具。习惯上。对安葬后的成年人,只在第一年的有关节日上坟,此后均不再扫墓。天长日久,墓平若无,仍可在上种庄稼。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鲜花节(农历三月十五)、祭谷神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和祭山林节。
怒族的禁忌:女人不能参加对氏族神灵、龙树、山神的祭奠;主人的卧室不允许外人进入;女人分娩时,男人不能在场;妇女坐月子期间,外人不能进入产妇家门;随葬品忌铁器等。
怒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全寨都要献出最好的野味。只要客人进屋,主妇将以最快的速度为客人烹制佳肴,并同时送上两块石块粑粑,中间得夹一块煎鸡蛋或烤猪肉。两块粑象征夫妻二人,中间夹鸡蛋或肉象征有兴旺的后代,最后主人还要与客人共同饮“同心酒”。喝“同心酒”时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只有喝了这同心酒,你才能算是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编辑:李宗蓉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