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务工青年:前有老乡引路 后有团组织撑腰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春节刚过,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镇龙林村29岁的江红再次外出务工。与往年不同,今年她在出发前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这几年在外打工,每月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她想再奋斗一年,在孩子读小学之前回来。
与江红一同启程的,还有文山州850多名农村青年。他们由文山交通运输集团的大巴车直接送到广东省东莞、佛山、珠海等地的工作厂区。其中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得到了最高500元的路费补贴。
从2月23日至3月中旬,由团云南省委主办的“梦在远方 路在脚下——我们一起去务工”出征仪式,陆续在文山、曲靖、昆明、红河、昭通、玉溪、大理、保山、丽江、怒江、德宏、临沧、普洱等州市举行,近万名农村青年在共青团的组织下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就业。
前面有老乡引路,后面有团组织撑腰
“咱们外出务工的老乡最怕的就是出去后找不到厂子打工。”90后陆富恩说,“去了大城市,多少会有些害怕,有同乡人带着去就不同了。”
17岁就在广州辛苦打拼的陆富恩,靠打工攒下的钱和学到的技术,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五金厂,如今年产值300多万元。为此,他成为带领乡亲外出务工的热心人,每年都会带几十个同乡青年到自己或客户的厂里打工,他们的平均收入4000多元。
“怕”几乎是所有从未出过远门、不会说普通话、也没有技术的农村青年,在外出打工前共有的心理负担。
鉴于此,在团云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下,2017年,云南各级团组织与人社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外出务工转移就业的新模式,围绕东中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用工企业需求,加强与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团组织对接;在农村青年中广泛宣传动员,并对他们进行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电焊、服装缝纫与加工、保安、家政、餐饮服务、建筑装饰等技能培训。元阳等县的团干部还亲自带着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陪他们面试、入职,直至安顿下来。
2月23日,在文山州农村青年出发当日,团云南省委书记唐源为东莞、珠海、佛山等驻外团工委授牌。
对于外出务工的青年来说,这些驻外团工委就是他们在异乡打拼的“娘家人”,帮助农村青年对接培训资源、用工信息,为他们提供搭桥、引路、维权等服务工作。
“团组织就是为你们服务的,你们的合理诉求,我们将通过积极的努力帮助大家实现。”唐源说,除了驻外团工委,大家还可以通过12355平台、团省委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留言,“团组织会帮助你们的。”
为了能让外出务工青年出得去、待得住、留得下,去年春节前,唐源与云南部分州县的团干部前往江苏省昆山市联涛电子公司看望那里的789名滇籍务工青年。他们中的第一批务工青年就是由团元阳县委书记张秘带队,从元阳坐了51个小时的汽车到达昆山的。
见到家乡人,不少务工青年都流下了思乡的泪水。唐源也动情地说:“谢谢你们为云南青年树立了榜样,也谢谢你们为青年如何服务家乡树立了榜样。请你们回到家乡后,将你们在外务工经验、切身感受讲给家乡人听,让更多的年轻人出来打工。”
在出征仪式上,江红对那些怀着忐忑之心、第一次走出大山的青年说: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但是不用害怕,因为前面有很多外出务工的老乡给我们引路做表率,后面有各级党委政府、团组织和人社部门给我们撑腰作保障。”
外出务工 实现梦想
为吸引和激励更多农村青年勇敢走出大山、外出务工脱贫增收,2017年以来,云南各地团组织开展“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经验分享交流活动420余场次。今年春节前,各地又组织开展了近50场分享活动,约15万名青年倾听了他们的故事。
“务工生涯让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我没有向困难低头。我坚信水因受阻而出声,人因受挫而成熟,生活因坚持而美丽。”已经从打工者成为老板的沈德林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沈德林是云南文山州者太乡万家寨人。当初离开家外出打工,家境贫困的沈德林并没有太远大的理想,只认为“打工可以赚钱,比当农民强”。
刚出去的第一年,他从杭州辗转到广东,一年内换了4个工作。居无定所的生活使他意识到这样混下去没有前途,必须认真学习一门技术。于是他在广东一家印染厂一做就是两年,渐渐地变成了技术骨干,每月的工资也从700元涨到了4500元。之后他带着学到的技术到浙江金华市一家水晶加工厂工作;两年后,他用积攒下的5万元开办了自己的水晶加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加工厂在当地创下口碑,赢得了客户。2016年,他用加工厂赚来的20万元在金华开起了文山风味饭店,拥有了自己的两份实业。
“带着我的老乡一起去山外面世界闯闯,一起奋斗致富”,一直是文山州董堡乡牧露村村民何发松的梦想。
在上海建筑工地上工作了10多年的他,学会了如何承包和完成一个工程。从第一次他鼓起勇气,用积攒下来的钱,包了一个小工程,回家乡带了10个老乡出来,小心翼翼地做事,按时给大家发工资。获得成功后,到现在,他已经带100多个老乡外出做工程,其中13人有了自己的工程队。在他的带动下,他们村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做了建筑工。
与何发松不同,养蜂人杨仕勇则是回到家乡,带领老乡们致富。
中专毕业后,因家里没钱让他去读大专,杨仕勇只身来到昆明,做了一名水电工。白天他勤奋工作,晚上上课,参加成人高考,获得了大专文凭,并且通过考试,拿到了电工证、物业管理企业经理人资格证、施工十大员证等技能证书。他娴熟的专业技能使他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最终成为一个年营业额30多亿企业的董事长助理。
2015年,他决定回乡创业,成立谦益胡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短期内就带动118户贫困户增收近30万元。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具备每年培育胡蜂标准蜂群5000群、培育中华蜜蜂1万群能力,预计可带动1500户农户共同发展养蜂产业,实现年产值突破500万元以上。
根据团云南省委相关部门的调研分析,相比于一些需要专业知识、人脉资源的创业方式,外出务工更能为农村青年带来直接的收益,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选择。
据悉,截至2017年12月底,云南团组织对94423人次的农村青年进行了就业培训,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619人次,直过民族3818人次。实现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46062人,其中转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09人,直过民族3309人。
“助力脱贫攻坚一直是云南共青团的重点工作,在逐步构建的长效工作机制中,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不仅成为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贫困青年的一种新模式,也帮助更多青年脱贫致富、实现梦想并回乡创业。”团云南省委青年发展部部长吴琳说。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考察黑龙潭公园2024/11/23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召开“企业进校园”交流座谈会2024/11/23
-
中国冰岛茶业集团美股上市分享会在云南普洱举行2024/11/20
-
【原创文章】 文友挥毫竞技雅“战”2024/11/19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盈江2·4万亩再生稻喜获得丰收 新增粮食330万公斤 新增产值350万元2024/11/18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一行走访春雨奇石文化城2024/11/17
-
陈本善为武警云南总队不孕不育症官兵和家属诊疗2024/11/16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赵晓强一行走访石材企业2024/11/11
-
云新发布 | 德宏:改革驱动发展 全方位提升边疆新风貌2024/11/08
-
【原创文章】 写作与治学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