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乡村管理体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拉祜村寨旧貌换新颜
2025-04-04云南民族旅游网
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十四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直过区”深度贫困村寨,同时也是班母村因贫困面最大而大范围享受低保的村寨,更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建制建档立卡户村寨。
面对生产资料匮乏、劳动技能落后的现状,班母村党总支从实际出发,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探索“扶贫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班母村十四组“扶贫车间”,把贫困群众纳入车间管理,依靠自己的双手获得报酬,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基层支部引领方向
班母村十四组党支部组织全组党员力量,认真探讨分析以往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抓经济发展的做法,在全面掌握贫困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保持现有村民小组设置格局的前提下,组建了脱贫工作委员会,建立了加强村户联系的纽带、架起了村户断层的桥梁。
通过全组党员群众推选,选出脱贫工作委员会委员7人,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7名委员分别联系3至8户农户,负责带领农户、管理农户、监督农户。
脱贫工作委员会成立后,依托班母村红太阳劳务合作社,按照“扶贫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成立班母村十四组“扶贫车间”,将有劳动力但无法通过自身发展实现脱贫的贫困户纳入“扶贫车间”进行管理,成为“车间工人”。通过合作社“牵线搭桥”,让贫困户与班母村十四组养蜂场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养蜂场根据用工需要,为贫困户安排工作岗位,解决了10户贫困户固定就业问题、30余户临时务工问题。
同时,边雇佣边传授技术的方式,让贫困户既能有收益也能掌握养蜂技术,而针对有发展意愿、具有培养潜质的贫困户,聘用其成为企业固定工人,按照每月2600的标准发放工资,每年可实现31200元的稳定收入。
邻里党员帮带前行
班母村党总支不断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在班母村十四组推行党员“一带一”帮带脱贫机制,由党支部牵头协调,结合村组实际,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的方式,7名党员与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了帮带责任书,真正让党员行动起来、贫困群众参与进来,解决了“吃饭端碗”的问题。
班母村驻村工作队员得知这一做法,积极与挂钩单位对接,为班母村十四组开展“一带一”帮扶工作争取到了挂钩单位、帮扶责任人的支持,整合多方资金10万元作为帮扶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帮扶活动。
“一带一”帮扶机制也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认可和大力支持,省农业厅对帮带成效明显的党员,每人给予600元的帮带奖励,激发党员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脱贫委员凝心聚力
为让帮扶的好政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户增收,激发农户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班母村十四组结合实际,通过与职业中学签订培训协议或邀请县有关培训部门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培训,为享受扶持政策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力争做到每户有1名劳动力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从而提高群众自我脱贫的能力。
加大从农村致富能手、乡土人才、返乡毕业生等思想较为先进的村民中发展培养党员力度,做好“双培养”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由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全组党员群众,结合本组实际,及时完善村规民约,增加“勤劳致富,发展产业”、“诚信为本,改善住房”、“教育为先,培养子女”等内容,建立遵守村规民约登记表,按月评定公示村民遵守村规民约情况。对严格遵守村规民约的群众,在扶持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奖励,对不遵守村规民约的群众,给予严厉的惩处,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不断提高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是多方力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今的班母村十四组拉祜寨子,袅袅炊烟下,崭新的安居房、宽敞的村组道路、明亮的节能灯,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无法想象出这曾经是全省唯一一个因深度贫困而被整建制转移的贫困村寨。
-
滇池畔:鲜花疗愈赋能美育幼教 助力乡村振兴2025/04/01
-
挥杆春城赢百万大奖——小韩高球人生廿载 "佳联杯" 四队大奖赛昆明站圆满成功2025/04/01
-
云南省石产业促进会召开石文化会长座谈会2025/04/01
-
春风拂面,百花争艳,2025年云裳风华云南花朝节!2025/04/01
-
云南三迤酒业举行“样样好”品牌战略发布会 玫瑰老卤酒引领“云南生活”新体验2025/03/31
-
十年沉淀 一朝换新 十年老店乐焙DlY蛋糕店乔迁新址2025/03/23
-
十年沉淀 一朝换新 十年老店乐焙DlY蛋糕店乔迁新址2025/03/23
-
【公示公告】“阿诗玛杯”名石征集公告2025/03/22
-
专家专栏|【原创文章】腾冲境内古道探索2025/03/21
-
美丽云南丨【原创文章】文化名家盈江明代四关行活动启动2025/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