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公安局局长李彪的“警察情结”-警方在线-《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昭通市公安局局长李彪的“警察情结”

2025-01-10云南民族旅游网

难忘的经历 不变的情怀

——昭通市公安局局长李彪的“警察情结”

通讯员 刘建忠 李杰

李彪有很多心愿:希望能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希望能有时间陪朋友喝茶聊天……然而,这仅仅是心愿。作为昭通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在他的工作日程里,除了工作、除了百姓、除了辖区稳定,再也装不下别的了……

李彪说,置身于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警察职业依然会让他升腾起一种无法言喻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毅然选择了当警察

1978年国家恢复招生政策,教育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李彪的父母是教师。作为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李彪从小身体瘦弱,父母怕他吃不消,想的是子承父业,当个老师算了。但李彪并没有这样想,怀揣着“英雄主义”的梦想,他执意报考了云南省公安学校。无奈,父母只好依存了他。

1980年秋天,李彪如愿考上了省公安学校。那时候学校的条件太简陋了,老师没有什么正式的教科书,学员甚至连上课的教材也都没有,很多时候他们用的都是手抄材料。尽管条件艰苦,但来自公安队伍中理论功底扎实、侦查技能一流的老师,让他慕名已久,也让他心中充满激动和兴奋。

警察学校的纪律不亚于军队。每周至少三次的军体课和大会操,要求异常严格,远远超过现在大中专院校所开设的军训课。学校要求学员不能有缺席,成绩必须在85分以上,这样才能被评为“优秀学员”。而这一切,单薄弱小的李彪都做到了。更重要的是,两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的身体变得健壮有力,父母放下了最初对他的担心。

如果说,训练有素的警校生活锻造的是李彪强健的身体和意志,那么导师们给予他的谆谆教诲则让他受益终生。李彪清楚记得,那个时候全社会对警察的尊重前所未有,学生们没有迷茫和困惑,涌动在心头的都是人民警察的豪情,大家都在如饥似渴地学知识、掌本领,都有一种急于走向公安岗位、奉献社会的热血和冲动。

 

侦查一线的破案能手

1982年8月,从警校毕业的李彪,顺利地成为了大理州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一名民警。

那时的办案条件异常艰苦,刑侦大队承担着大理州12个县市的刑事案件和重特大案件的侦破,加之交通工具简陋有限,很多时候破案,都是徒步或者骑自行车出现场。

在刑侦大队的日子里,李彪练就成了一个破案能手。从现场勘查、案理分析、到开启外围调查;从锁定犯罪嫌疑人到抓捕,再到最后破案,他总能做到心中有数,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李彪回忆起了多年前发生在大理州的一起杀人案。当时是三四月间,一个到大理登山的外国人被杀害在苍山附近。

通过勘查,警方初步判定死者是被石头砸中后脑致死。但是调阅信息后才发现,死者的社会关系非常简单,仅只是一个登山爱好者,每年都要去户外体验,其它几乎没有什么。

“勤勉的人,好运气总会光顾他”李彪说,第二天上午,他沿苍山的小路展开调查,并不时和河道里挖沙的民工聊天,向他们了解案件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想到他真的得到了线索。一个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告诉李彪,看到过一个背着旅行包的外国人登山时,和一个穿花格子休闲装的年轻人相遇,他们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之后在外国人走出20多米后,那个小伙子又尾随了上去……

根据这条重要线索,李彪判断这个小伙子有重大作案嫌疑,而且他的情况最接近发案时间。于是,他决定在周围吸毒人员和闲散人员中进行排查和寻找。直到第四天,附近的一所中专学校的老师给李彪提供了一条线索,说有个学生失踪了几天没有回校,现在家长从祥云把他送回来了。在经过一番核实和询问后,案件终于有了眉目:原来被送回学校的孩子17岁,平时读书不用心,喜欢漂游浪荡。几天前,他上苍山,看到了背着旅行包的外国人,意欲实施抢劫,就用蹩脚的英语跟对方套近乎,并纠缠不休,被外国人拒绝后,小伙子一把将外国人的手拉过来,说看看几点,一下子惹恼了外国人。就在这个老外走开一段距离查看地图时,恼羞成怒的小伙子拿起石头向他的后脑猛砸下去……

案件到此,本应画上一个句号。但偏偏中间又出现了一个“插曲”。就在侦破此案之前,民警们意外地在附近的一个窝棚里发现了一件血衣。有民警判断说,这件血衣就是遇害外国人留下的衣服。李彪听后,当即否定。他说,血衣上面的血迹流向有误,石头砸到后脑的血液应该是往外喷出去的,而这件血衣前面血迹呈滴状形,跟外国人遇害的案件没有任何关系。事后,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李彪还找到了窝棚的主人,继续了解到血衣的真相。这个农民告诉他,几天前,他去窝棚,看到躺着一个乞丐就赶他走,对方不走,两人便发生了口角。后来,这个农民就用皮带狠狠地抽打了那个乞丐,不慎打破了对方的眉骨,血很快滴到了衣服上。后来这个农民怕把事情闹大,就帮乞丐包扎了伤口,换下了血衣,看乞丐没有什么问题后就送走了他。

为了佐证农民提供的情况,细心的李彪还找到了那个乞丐,并通过抽血化验,证实了血衣与外国人受害无关。

案件成功告破。来自国外的死者家属对李彪和民警们破案给予了高度赞赏,并代表自己的国家给他们写来了感谢信。      

而此时的李彪,心情并没有完全释然。外国人遇害案,让他得到了三点启示:一是办案一定要吃准现场,尊重案发原始的东西;二是调查一定要认真细致,不能凭半点蛛丝马迹就去武断;三是办案要学会做群众工作,通过和老百姓交朋友去获取重要线索。

这些积累的经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影响着李彪,让他受益终生。

 

做有责任和担当的公安局长

勤勉和敬业是成事之本。在李彪眼中,公安工作是神圣与伟大的。凭着对警察职业的忠诚和历练,李彪迅速从一位普通民警慢慢地成长起来成熟起来,之后的岁月里,他带领民警破获了许多重大案件,并因为敢于担当、工作敬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的岗位上,直到1998年3月当上了弥渡县公安局长。

2006年至2015年,李彪相继任大理州公局副局长、大理市公安局局长达九年多时间,正值大理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洱海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管理成了“老大难”问题,如何擦亮大理这张旅游名片,迎来四方游客,一肩多职的李彪通常站在市委、政府的角度来思考谋划,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健全环洱海动态巡查、多部门联勤联动、洱海保护条例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三占”整治、“两违”拆除、户外广告公共资源经营权改革等专项整治和工作举措,有力地规范了城市秩序、净化了洱海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2015年8月,对李彪而言,他迎来了事业上又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从大理州公安局副局长调任昭通市公安局局长。昭通是人口大市,社会维稳任务繁重,自然灾害频繁,李彪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走马上任,在抓好全盘工作的同时,李彪把公安工作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推行公安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强警上。李彪说,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管理手段不通过信息化去改进,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变化的形势。面对大量人流物流给公安工作带来的挑战,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和改善,就会出现“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工作中,李彪大力度推行信息化建设,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目前初步建成的“公安云”已渗透到到整个公安领域。信息化重点应用平台建设,提升了信息资源总量和质量。“大数据”平台为“打防管控”和执法规范化提供了强大的工作支撑。去年,整个昭通公安系统破案呈现出历年来最好水平。

面对复杂的社会治安问题,李彪带领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推行PTU武装巡防单元建设、“行车卫士”、“安防技术”等防范工程在昭通落地生根,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控各类违法犯罪。在全市警力与人口万分比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末位的情况下,全市街面“两抢”日均发案始终控制在个位数,万人发案率居全省较低水平,把昭通打造成全省最安全的州市之一。

面对人口基数庞大、无户口人员较多的实际问题,李彪带领全市公安机关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无户口人员落户工作办成了惠及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大实事、大好事,依法为全市11万无户口人员办理了落户登记,占全国总登记数的7.7%,为全省第一,为群众子女上学、就业、婚姻登记等提供了基本保障。并先后派出2批13个工作组远赴浙江、江苏等外出务工人员聚集地开展上门服务,为4800余人办理了落户手续,为群众节省往返落户开支5000余万元,为精准扶贫对象减免亲子鉴定费用340余万元,把党委政府的温暖传递给了人民群众。

对于自己的选择,李彪从没有后悔过。在弥渡的时候,组织上曾经考虑过给他调换岗位,但被他婉拒了。他说:“热爱警察这一行,对党的事业忠诚,不应是一句空话和大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警察职业给我带来了自豪、坦荡和崇高。因此,我喜欢用“勤敬”(勤勉、敬业)来激励自己。”

从警37年,李彪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工作,照顾不到家人。他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安心工作,都是妻子和亲人们背后给他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两年之内,父母相继离世,守在父母病床前尽孝的都是他的姐妹们。李彪说,自己尽了社会责任,而姐妹们尽了家庭责任。对亲人,他心有愧疚,更充满感激。

编辑:魏文靖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