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从滇池到加勒比海 ……-原创文章-专家专栏-文产-云南民族旅游网

【原创文章】从滇池到加勒比海 ……

2024-11-05云南民族旅游网



                从滇池到加勒比海 ……

                       福言文苑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From the Dianchi Lake to Havana
              Photography by Li Yongfu


一、 别开生面的摄影分享会
        滇池边有个渔村,叫下村,随着城市化进程,已没有了渔民和渔船,开始向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村中的荷塘旁,有一栋颇具现代感的建筑,玻璃幕墙和大幅的影展广告,吸引着来往行人的目光,这是摄影师李永赋的赋 .镜界艺术空间。矗立在这乡村中,别具特色。

春和景明之际,由滇人影像博物馆、大犟生活艺术馆、昆明大画幅影像有限公司、南拾壹文化空间、赋.镜界艺术空间、筑原城市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在这乡村中,共同联合举办了“滇池湖畔 . 相约下村”的摄影分享与茶叙会,这是一次田园与摄影的春天相聚,主办者还准备了精致的茶点、咖啡和红酒,伴着吹来的海风,杨柳拂岸,情趣盎然。


        策划人张福言与作者李永赋(左)在赋.镜界艺术空间

      来自摄影界、学术界、文化艺术界的四十余位嘉宾,齐聚这里,以“观影、论析、联谊”为旨在,围绕着摄影师李永赋的《色界古巴》、《笛荡幽谷》两个影展,做了现场分享和热烈的讨论。这是一次跨度很大、反差也很大的作品分享会,不仅有来自各界的嘉宾,所看到的作品,也是一种跨界的展示。如同一位参会者说的,把大家的视野从滇池移到了远隔重洋的加勒比海,仿佛一起和李永赋到古巴旅行了一趟。看到了那里的真实生活,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独特视觉。


        在赋.镜界艺术空间展出的《色界古巴》


           分享会现场

二、跨出国界的作品赏析

       南拾壹文化空间总监、主持人张扬,宣布了活动开始和这次跨界研讨的目的与意义,对这次乡村里的文化交流与分享,有着特别的寄寓,对来自各界的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活动策划人张福言介绍了所有参会的嘉宾,这次作品分享会的作者、赋.镜界艺术空间创始人李永赋,也对大家的莅临和支持表示感谢,先把他命名为《色界古巴》的260多幅古巴社会纪实作品,做了播放,同时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批评。


        鲍利辉在会上发言

       著名策展人、大理国际影会艺术总监鲍利辉首先发言,他认为李永赋以其锐利的目光和摄影技巧,拍摄了大量的古巴社会情态和诸色人生的作品,捕捉了当今古巴人的真实生活,而且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犹如一位国际媒体的记者,以超常的勇气,贴近生活,直面人生,让很多作品的画面感不仅触目,也有着很强的社会隐喻和纪实价值,同时也体现出作者的辩察与创作实力。堪称云南摄影界的一匹黑马。

      鲍利辉从长期策划国际影会的角度,结合着分享的两个专题,谈了摄影人面临的三个问题,为什么拍、怎么去拍、拍了怎么办?这是长期困扰作者们的一个难解之题,也是大家在分析研讨作品中离不开的三个基本要素,当然也包括对李永赋作品的审视。同时对交流的作品提出了再精炼的建议,200多幅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让观众都留下深刻印象,不容易,而且会形成主次混杂,一些特别精彩的作品反而会被冲淡或削弱。另外还对幻灯片的放映质量提出了批评,由于显示器的效果,播放的质量影响甚至衰减了作品本身应有的效果和感觉,既然是国际摄影作品的交流,就应该用国际水准的高标准和高要求来体现作品视觉的完整性,包括一些细部的体现和色彩的还原。这对云南的作者今后走向世界是有益处的。


        任起瑞在会上发言

       著名摄影家、图片制作专家、昆明大画幅影像有限公司总监任起瑞,对作者的创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强调如何运用好手中的相机,是形成作品特色的基本要求,并从自己在工作和业务上精益求精的观点,讲述了从摄影转换成作品的关键因素,强调在拍摄时就必须要把握的原则和一些要素,对很多作者都是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龙江在会上发言

      著名摄影家、登山家龙江,从纪实摄影的性质到李永赋的作品,做了深度的阐述分析。他认为,纪实摄影的题材涉及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李永赋作为一个纪实摄影者,他对题材的反映是真实而朴实的;有温情的表露,也有情绪的缕析。作为摄影师的第一任务是记录,也就是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建立起他内心秩序的过程;第二任务是--种基于事实之上的评价,可以体现在摄影师对题材的选择中,也可以蕴藏在对摄影技术手段的选择以及文字的叙述中;以洞察人性、生命、文化和自然等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纪实摄影实践领域的扩展,摄影以多元的面貌出现时,不仅昭示着它自身的活力,而且孕育了更多的可能性,这应该是摄影最为迷人的部分!纪实摄影对摄影自身的最大贡献,或许正是这种“可能性”,李永赋的古巴系列作品对这种“可能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引人注目,令人印象深刻。

龙江还强调,摄影是一种行动,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行动是不够的,摄影必须首先是摄影师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对人类行为和自我意识的观察,这种观察的基础是摄影师独特的思想、感情、想象力,剩下来的是通过摄影这个通道去表达,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世界变化太快,很多东西消失的也快,有可能在当时,你觉的不怎样,但当你记录下来后,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印证。摄影的本质并不在于叙事,而在于它的隐喻性。这种隐喻性的表达方式使得摄影作品能够超越表面的影像,传递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正是这种隐喻性的力量使得摄影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表达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郑海在会上发言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产专家郑海,在发言中谈了社会发展中文化的变异和多元,人类在思想情感中共有的一些属性,这就是我们在看这片子时会感到亲切和熟悉,因为有很多和中国社会相似的场景,如老龄问题、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与融合等等,如图片中的老人和青年的交遇、黑人和白人的生活与交往,通过摄影方式表现出,不仅形象化,而且更生动真实,这是摄影独具的力量和价值。

同时,他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和鲍利辉老师说的摄影创作一样,也面临着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其实就是匠人和艺术家的差别与关系问题。陈丹青曾经说有些艺术家,原本很有天赋,有着一种纯真和朴素,但做的太熟和近功利、就会俗,就成匠人了。李永赋的作品没有功利性,反而有很强的同情感,这很重要,无论是摄影家还是作家,社会角色和责任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处理好如何反映社会和生活以及自己的价值取向。

郑海针对下村这个很有特色的乡村艺术馆,结合着他目前正在考虑的滇池流域的文化旅游项目,谈了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观点,既要发挥民间的力量,也希望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这样有特色,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可以说不仅是亮点,还是标杆。应多给予一些扶持和帮助,乡村振兴的根本核心,还是在于文化的注入与升华。


       张扬在会上发言

     这次活动的策划和主持人之一、南拾壹文化空间总监张扬,认为世界本身是多彩的,实质又是无色的,色彩是因为光的折射或吸收而形成。色彩浓烈的古巴和黑白厚重的车站,其实是有色和无色两种世界的代表,彩色是眼睛中的现实世界,黑白是抽象中的想象存在(因人眼里的车站,并不是黑白)。两种作品放在一起,黑白 彩色 色彩处理,是世界的多面性和抽象性的组成,是色和空的关系,通过镜头后面李永赋老师的眼睛,而缓缓被打开。

过去认为摄影是瞬间的艺术,那是布列松的时代。当下各种精彩极致的绘画VS着那些瞬间的摄影,不断地拓宽美学边界,从现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再到解构主义,也在冲击或颠覆着原有的观念与表现形式。这也是年轻一代不太喜欢那种看不到自己,一味强调纪实的作品。纪实也可以和当代摄影及一些抽象元素结合,古巴作品中那种涂鸦墙和篮球架,挂在墙上的安全帽和人等等,其实就是一种很抽象的当代摄影构成,只不过李老师没有更多去强化和表现。

创作者的表达,没有边界,既是指可以超越国界,更是应超越取景框的边界。艺术家和工匠的区别,是舍弃器材的匠气,能看到悲悯苍生的共情和人性,作品里要有情感和灵魂。取景框融入的,是社会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撼动心灵的冲击,而不仅仅是构图。

张扬还认为,李老师的艺术空间设在乡村中,变成了一个艺术碰撞交流的场域。中国千万乡村是艺术耕耘的沃土,深沉又质朴。这样的空间承载了符号交流、思想碰撞、文化认同的多重身份。打破了乡村的界限,也浓缩了世界,这里不仅是晋宁的下村,还是古滇昆明、是滇越铁路、是南亚和加勒比海的汇聚地,是一个浓缩着世界的文化园地,所以能有不同的视角和世界观在这里分享、碰撞或展示出更多元的作品。


       许建国在会上发言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原工委书记许建国,谈了参加这次活动的三点感受和一个建议:首先是开眼界,过去对摄影的印象,主要是单位举办的职工美术摄影展览,看到的多为工作场景,风光,山水等照片,虽然色彩斑斓,景色宜人,但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和特色。今天第一次看到别开生面、个性鲜明的人物照片。历史地再现了滇越铁路的建设过程,沿途的风景,民俗文化,善良朴实的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这种黑白摄影的作品,大开眼界。

其次是饱眼福,李永赋远行古巴拍摄的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令人感慨万千!一幅幅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跃入眼视。展现了古巴基层人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为观众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大饱眼福。

第三是长见识,看了摄影作品,听了会上各位专家点评,对摄影艺术有了一点概念。摄影是视角的感知,是认识人物和事物最直观的感受,是摄影师通过画面来传递他的思想、情感,审美和喜怒哀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对摄影作品艺术有了新的认识。长了不少见识。

最后提一点建议,摄影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像今天这样的乡村艺术馆,是个很重要的阵地。建议两条腿走路:一是争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包括政策和资金),各级政府每年预算都有安排文化建设资金。今年昆明市和安宁市向中央财政争取到1000万,帮助安宁乡村建一个“滇剧村”。可以编个好故事,通过有关部门向财政部门申请文化建设补助资金(主要是硬件建设)。二是发挥这些民间组织和摄影协会的专业能力,釆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政府有关部门更多了解你们在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像今天应该请晋宁区管文化的领导,甚至请几位下村的老百姓一起参加,感受一下氛围,对今后艺术空间的发展会有好处 。


      杨杰在会上发言

     云南省茶马古道保护开发促进会会长杨杰,在发言中说到,我和张福言应当是最早认识的朋友,当年肖老师把他作为摄影理论界的一匹黑马,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期望,如今看到福言也在不断地为云南的摄影人做奉献,甘当人梯,做各种各样的宣传和介绍,包括今天组织的这次研讨会,同样也是对李永赋这样一位云南摄影界的黑马,给予的扶持、推介和鼎力相助,难能可贵。既没有辜负肖老师的期望,也把当年肖老师开创的研究精神延续到了今天。这些年来,他组织了很多学术性的研讨活动,撰写了大量文章,这对云南的摄影发展,是有好处和贡献的,也是有目共睹的。

摄影需要有这样的研讨活动,也需要有这样的交流平台,在这方面,也是今天联合举办单位之一的昆明大画幅公司,做得也很不错。长期以来,像任起瑞、陈云峰等摄影家,也在义务为影友们组织着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学习,凝聚了许多优秀摄影师,省外的一些摄影朋友和同学如那日松、侯贺良、刘世昭等曾经去过或想去拜访。希望镜界艺术空间和大画幅公司、南拾壹文化空间、包括鲍老师的大犟生活艺术馆多联合,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民间活动,畅所欲言,让摄影家多和评论家、和其他文化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探讨,这是非常有益处的。

李永赋老师能有这样的平台和交流活动,是个很好的起点,今天大家能聚到这里,对大家都是个学习机会,对作者也是个学习机会,只有通过交流与学习,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和促进。从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很多给人启发的东西,尤其是很多非常贴近生活,对我们了解古巴、是个非常难得的窗口,反之,对摄影师去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以及所要表现的人物与生活,也会带来更开阔的视野。


       潘增良在会上发言

      全国公安摄影协会副主席潘增良在会上发言说,李永赋是我们公安系统的退休干部,今天我是第三次来到他的影像空间,认识他是应鲍利辉老师的邀请参加他的赋镜界艺术空间开展,才得知他是一名警察摄影家。当时我很吃惊,我们昆明公安系统还隐藏着这样一位摄影家,过去我曾多次到晋宁公安分局采访,但却并未听说晋宁公安有这样一名颇具创作实力的摄影家,这说明他很低调,隐藏得很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低调、谦逊正是一名摄影家应具备的内功,永赋之所以能够一鸣惊人,正是他低调做人、踏实摄影、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观李永赋的作品,他以真实、客观、生动为特点,通过镜头语言将社会现象和人物情感呈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中,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却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特别是他的“古巴”作品,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细处捕捉生活的真实面貌,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今天也很高兴认识一些摄影界的新朋友,包括学术主持人张福言老师,关注过他举办的一些活动,像前段时间在玉溪举办的研讨会,感触很深、受益匪浅。这样的研讨会,将会对我们摄影发展,对正在探索纪实摄影和其它创作方向的作者,会产生很有意义的影响。摄影需要碰撞,需要有不同的声音,只有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拍出好作品,祝愿永赋的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也希望以后多有这样的研讨活动,越办越好。


      陈云峰在会上发言

     著名摄影家陈云峰在发言中,结合着自己街拍的一些体会或遭遇,坦言了当今摄影人在社会纪实的拍摄中,面临着的各种问题和难度,对李永赋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敏锐的观察力和巧妙的镜头运用,都让人有很深的感触。所要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异国他乡,不仅需要有一种独行侠的勇气,还需要有一种人文情怀,才能拍好这些片子。这是值得云南摄影人学习的地方。

云南的摄影师,既要能拍好云南,又要能拍好外国,这是李永赋两个专题展览给人最大的感受,其实,不管是古巴还是滇越铁路,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摄影师对生活的理解,对镜头的运用,还是在于摄影师本身的素质和认知,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是解决了摄影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管是拍中国还是外国,都能找到自己的感觉,运用自如,都能够有真正的收获。当年自己从源头拍澜沧江,一直拍到湄公河的出海口,其实也是一种跨界,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认识。所以我很理解李永赋的创作历程,也能看到他作品中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包括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嬗变和冲突,对当下的纪实摄影也提出了很多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社会的,也有个人自身的一些困惑和挑战,所以福言老师组织的这种交流活动很好,让大家在碰撞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就像他在玉溪会议上说的,学会认识自己,也学会认识社会,这是我们大家在今后路上的必须。


        耿云生在会上发言

     著名摄影家耿云生在发言中说道:摄影是从西方传入国内的,就影像来说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才能真正走出国门。从李永斌拍摄古巴的照片中,看到部分国际化影像语言的片子,我本人很喜欢。罗伯特.卡帕曾说过 “你照片拍的不好,是你靠的不够近”,纵观李永斌展示的200多幅作品中,摄影师镜头中呈现出的画面,都是与被拍摄者几乎是完全贴近,让我们看到一幅幅真实生动而又感人的画面,并没有刻意夸张,特别是有一些表现同性恋的片子,感觉摄影师就是身在其中,没有任何疏离,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很强的忍耐力才能做到。

返回来看我们国内和省内的很多影友,无论到了什么地方,拿起相机就是一通狂拍,没有任何想法,看到什么拍什么,最后让大家看到的就是到此一游,更谈不上有思想性及个人风格,去年省影协在富民的送国展参评研讨会上,我曾对一些类似的片子提出过批评意见,而此类照片不在少数。

最后提个建议,李永斌再去一次古巴,有目的性的补拍一些片子,回来后挑选编辑出版个人的摄影画册,这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一种创作总结。


       与会者在会上纷纷踊跃发言

     自由发言中,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就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和想法,与李永赋展开了互动交流。有的认为,古巴的摄影作品最大的亮点首先是色彩方面,摄影师李永赋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蕴含,让每一幅作品都充满醒目和耐人寻味的感觉,引人入胜。也使得观众感兴趣深入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环境、人物内心活动及情绪的表达……被摄影师镜头捕捉的那些有趣、精彩以及看似平凡却又充满故事性和隐意的瞬间,看似随意实则是很刻意的画面所折服。

也有的认为,李永赋的作品最耐人寻味的,其实不是浓重的色彩,因为那是客观存在的城市物象,而是“色界”这个命题的含意。为什么不叫“古巴印象”或者“古巴社会掠影”等名称,正像张福言老师说的,其实就是色和空的关系,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佛家说的色界和欲界中,也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层面,如何去看待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这才是能超越国界和族别的真正所在,也是很多摄影师终生在努力的追求。


       李永赋与大家互动交流

      面对与会者的问题,李永赋坦诚地与大家做了互动和回答,结合着一些作品的复放,详细地介绍了当时拍摄的过程和感受,特别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如当下古巴民众的一些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一种国民心态,都很有意思,包括古巴的百姓也在打中国的麻将,一些公众场所的同性恋现象等等,从不同的方面谈了自己对社会纪实和摄影表现的思考,包括为什么拍和怎样拍摄的美学认识和文化建构方面的个人心得。


      李永赋向大家介绍滇越铁路的拍摄感受

     紧接着,李永赋与大家一起在现场共同分享了《笛荡幽谷》的专题展览。介绍了他对滇越铁路的历史认识和对当下一些现状的感受,包括邀请当年滇越铁路的法国摄影师希尔维亚.麦斯特尔做艺术顾问,就是为了有一种历史的穿越。譬如他把那些车站看作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和终点,每个人的一生都像是从车站出发,最后又在车站下车……作为带有哲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李永赋还认为,这条铁路,既代表着历史,也反映着现实,还伸及未来,所以他特别关注一种时代的变化和碰撞,通过一些人物和场景中有意味的画面,如小站上的婚礼、铁路上相拥的恋人等,来寻找着这条铁路所存在的另外一种生命活力。


      张福言与大家交流对作品的看法

     评论家张福言也在现场,和大家交流了他对这个展览的一些看法,当很多摄影人都在拍摄滇越铁路这一重要题材时,无疑李永赋也有雷同的作品,但仍然表现出了他个人独特的一些视觉和传达形式,也反映出他的一些生动却又深思的追索,其中不乏具有当代摄影意味的作品,说明作者在社会纪实与更具创作主体意识之间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作者在驾驭国外和国内不同专题的拍摄中,日渐成熟的摄影语言与综合运用能力。

张福言强调这两个专题展览,虽然看似迥然有别、跨度不同,从彩色到黑白的表现关系也不同,但滇越铁路的意义,也是从云南打开了通向海外世界的途径,和不远万里到古巴一样,都透映着作者一种走向世界的人生追求,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

这是在纵观李永赋的作品时,不应忽视的一种思想脉络。


      分享会现场

     最后,李永赋对大家参与这次研讨活动及相关的评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也很谦逊的坦承自己不能是云南摄影界的黑马,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诚惶诚恐地走好每一步,需要努力向大家学习。他希望就像这次活动的策划和操办者、南拾壹文化空间的总监张扬老师说的;能让大家聚在这里,是作品的见证和展示,是互相凝聚和机遇的综合,更是一期一会的缘分,以后还会不断举办这样文化沙龙,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莅临。


            分享会图片花絮


       与会者合影留念


       意犹未尽的研讨继续


       为来宾准备了精致的茶点和鲜花伴手礼


       分享会海报

(限于篇幅,一些与会者在交流和互动中的发言,做了省略。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与会者拍摄,借此一并致谢)

          编辑:尹达天 

          责任编辑:雷启玉  黄志民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