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专栏」【原创文章】腾冲棚户区改造建设暨老城更新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及规划建设
2025-04-13云南民族旅游网
腾冲棚户区改造建设暨老城更新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及规划建设
尚玉霞
腾冲又名“腾越”,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极边第一城”、“云南省第一侨乡”、“文献名邦”、“翡翠城”之美誉。据各种资料显示,腾冲自明清以来,书院学宫遍设,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经典作品频现,文物古迹煜然。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抗战文化、异域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融,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博大精深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腾越文化”,也造就了腾冲成为云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腾冲老城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资源,记录了腾冲城市的诞生和过往,是腾冲卫国戍边及发展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传承的“活”记忆,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为构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真实的资料,也能够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源动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延续城市历史脉络,维系公众情感,塑造城市文化名片。
腾冲自2015年棚户区改造建设暨老城更新项目启动后,市委、政府对如何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关系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科学规划,决定以:“维护城市传统风貌特征,改善居住环境、彰显城市特色、浮现历史文化”为宗旨,形成棚改与文保并驾齐驱的工作格局。2016年初,棚改指挥部成立了文保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文物普查的规范和要求,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对棚改区域内现存的古遗址、古建筑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落实,采取有效保护的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一、区域环境和人文历史
腾冲城,始建于明正统年十年(1445)三月,因腾冲守御千户所升格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由都指挥李升率南征将士一万伍仟人筑石城。侍郎杨宁、候琎相继监督,正统十三年落成。城形方整,城周围共七里三分。城厚一丈八尺,高二丈五尺。门深七丈,宽十二丈。门各有楼,高四丈,重檐三滴,面阔三间。转五十五垣,二十八楹。城墒四面建雉,有阁楼。四门门扇包铁。城墙外侧全用石条筑成。四门内侧两旁也用石条筑成。其余为土堆斜坡,城外设城壕。1942年5月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44年中国远征军大举反攻,收复腾冲,城垣及城内明清建筑毁于战火。
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腾冲城内基本上是焦土,而唯一幸存的仅文庙。而城外,大部分民居都被日军拆的拆、烧的烧、炸的炸,幸免的只能是百中有一。抗日战争胜利后,老百姓又在焦土上建起了一部分。但又历经了文革的浩劫,历年来的拆旧建新,所剩的老建筑有价值的少之又少。
二、调查范围和结果
按照工作计划,调查工作主要围绕老城1—6号地块改造范围来展开工作,以1960年为上限。共调查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古建筑56栋、会馆二栋、古井10眼、墓地一处、元、明、清三代古墓群一处、寺观庙宇3处、秀峰山遗址一个。
(一)文物保护单位
1、英国领事馆
英国驻腾越领事馆位于腾冲县城西北隅天成社区霁虹小区,占地面积11336.5平方米。自清光绪25年(1899年)设立,至民国31年(1942年)日军侵占腾冲前夕撤离,共43年。民国10年(1921)建造此馆,至民国20年(1931)竣工。主体建筑为领事馆办公楼,系西方殿堂风格的两层石木结构建筑,办公楼南面附建会议室,厨房附于主楼后右侧,现仅存基础,仆役住房位于主楼东面约40米处,一层石木结构建筑,门房位于主楼东南约50米处,已被粉刷为现代门房。日军侵腾期间,英国领事馆一度变成了日军的司令部,日军屠杀滇西人民的指令从这里发出。英国领事馆的存在既证明了腾冲作为祖国西南对外通商口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是清末到民国间中英不平等外交史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抵抗英、日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遗址,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2003年腾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英国领事馆主建筑
2、文庙
腾冲文庙,亦称学宫、黉学,位于腾越镇秀峰社区黉学小区180号,座西南向东北。始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原建于城内西北隅,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移学宫于明腾冲军民指挥使归署,前以大车湖为泮池,左以秀峰山为魁阁,右为文昌祠。中轴线上,排列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列孔门弟子并历代诸儒学牌位。大成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泮池堤左建“起凤坊”,后为明伦堂,再其后为训导廨。泮池堤右建“起凤坊”,其后为学正廨。1942年日军侵占腾冲后,属日军宪兵队住地。腾冲文庙是保山地区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学宫,且是明清腾冲城在1944年对日反攻战役中所遗留下来的唯一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原文化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199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大成殿
3、药王宫
药王宫初名清微宫,位于腾越镇天成社区凤翅园小区179号。始建于明代,祀唐代名医孙思邈并建有明代邓子龙将军祠。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光绪13年(1887)重建。宫内正中央塑有孙思邈的塑像,两旁塑有历代名医像,是腾冲较早的道观之一。因宫内主祀唐代著名的中医孙思邈,民间习称“药王宫”,宫址占地13亩,呈药葫芦形,历史以来,几经战乱,多次重修,但其传统设计布局和药业生产功能至今未变,由宫门、五帝楼、药王殿、厅房、莲花池及其它附属建筑组成。药王宫外形是古代中医最早走方郎中最具特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葫芦,体现了中医治病救人的行医宗旨。药王宫将医者仁术济世之心凝聚在一起,见证了腾冲医药事业的发展与辉煌,彰显着云南腾药四百年来的传承脉络,是数千年中医药文化的缩影。药王宫创建历史悠久,建筑布局构思精巧,对研究腾冲医药发展历史,弘扬腾冲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2019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宫大门
(二)民居建筑
共56栋:主要分布在凤翅园小区4栋,晋家园小区6栋,麦子田小区8栋,振兴小区6栋,文凤小区4栋,凤山小区3栋,凤翅园小区2栋、融腾小区3栋,盈凤小区5栋,盈仁小区6栋,黉学、银河、盈东、正义、明和、万寿各1栋。56栋民居建筑都具备一定的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其中90%的建筑都有历史和战争留下的伤痕,有3栋厢房被炸;有2栋正房被拆;有1栋做过日军战地医院;有2栋住过日本宪兵队;有3栋做过日军慰安所;有一栋做过日军的军火仓库;有1栋被日军在正房后檐下挖了地道,至今因地质疏松,致使现在地形凹凸不平;有一栋仅剩基础部分和大门,后人又在精美的石工艺基础重新加盖;有10%的是抗战胜利后建盖的,这些建筑数量不多,有很高的艺术性,保存良好,结构稳定。
(三)会馆
1、云郡会馆(西嶽宫):位于秀峰社区盈东小区环卫站内,现存正房一栋,始建清乾隆56年。坐西南向东北,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三开间,保存现状差。
云郡会馆全景
云郡会馆碑记
云郡会馆西山墙
2、腾沖商会:位于天成社区晋家园小区。新中国成立后为腾沖县图书馆使用,现存正房一栋,坐西北向东南,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建筑,三开间,保存现状差。
腾冲县商会北山墙
(四)古井
1、一眼井:现查存有七眼,分别在天成和秀峰社区内。
一眼井
一眼井
2、二眼井:位于天成社区晋家园小区,公安局家属宿舍对面。
3、三眼井:位于天成社区银河小区,原秀峰电影院斜对面,现已毁填。
三眼井
4、四眼井:有二,位于腾冲天成社区麦子田小区,原粮管所五门市旁一眼;位于原邮电局门前一眼,现已毁填。
四眼井
(五)墓地
许氏祖茔:位于天成社区晋家园小区,占地约250平方米,现存墓葬五塚,始修年代不详,清道光年由后裔合族重修。1997年再次重修一世始祖许斌墓一塚。现存道光记事碑一块,记载许斌三征麓川的功勋,以及带兵修筑腾冲石头城的经过,并记录了恩赐翰林许尔超回乡祭祖的信息,还记载其阳宅、阴宅同为一地。
许氏墓地全景
许氏墓地碑记
(六)元明清古墓群
位于腾冲市区南部的范家坡一带,素为腾冲古城南郊来凤山元火葬墓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来,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这些墓地部分被后来修建的县水利局职工宿舍和部分民居所覆盖。在调查过程中,随着该区域的建筑被逐步拆迁,这些早已不为人知的火葬墓地又重新暴露出来。经实地勘察,主要分布在热海路东侧以原水利局宿舍(原丁友餐厅库房)为中心的范家坡山头及周围一带,分布面积约1000余平方米。2017年10月至11月,腾冲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保山文物专家李枝彩老师的带领下,对范家坡火葬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它们的存在,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了解元明清时期腾冲的社会演变历史和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元明清古墓群
(七)寺观庙宇
1、东门清真寺: 位于城东元吉村,原址在相隔500米的饮马水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1605)。因寺位于腾冲老城东门外而得名。1904年重修于现址。曾一度更改为城保清真寺。大殿座西向东,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九开间,面阔16.65米;进深三间9.4米。各月梁上雕刻阿拉伯文。三面设格子门。正前面门额上悬挂着滇西军都督腾越辛亥起义领导人张文光辛亥冬月(1911)题撰书的“同享幸福”匾额。民国农商总长李根源于民国三十一年壬戍仲秋题书“英雄教主”。和“朝真殿”匾及阿拉伯经文匾,至今在从事宗教活动。
2、法藏寺:位于秀峰社区吉昌小区197号。占地面积890平方米,建筑面积532平方米。始建于1957年冬,建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藏经楼、流芳堂。始建人林禅师花巨资购得大藏经一部300册,变卖翡翠手箍心一枚,得款2050元,加上善信捐款建寺,以供奉大藏经,起名法藏寺,至今在从事宗教活动。
3、南岳庙:位于秀峰社区吉昌小区192号,建筑年代不详,土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平方米。文革时城关中学征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归还,至今在从事宗教活动。
(八)秀峰山遗址
位于腾越镇秀峰社区黉学小区(秀峰社区以山得名)。抗日战争前,山顶上修有亭,抗战时毁于战火,后当地居民在山上开挖建房居住,但基本上无土地证,现在大体能看出山的形状。
三、保护和规划建设
腾冲棚户区改造建设暨老城更新规划建设结合腾冲旅游文化城市建设及5A级景区要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文化遗产 “真实性、完整性”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号地块以英国领事馆为核心,打造高品质宜居商业区,将英国领事馆原来保护面积11336.5平方米有效拓展至15304㎡平方米,计划进行景观工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已办理土地证,完成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将进一步按照文保单位规范要求申报实施;二、三、四号地块以南门生活为主题,打造整体阶梯式的特色商业及居住街区;五号地块以市中心核心商业区为主题,打造腾冲“太古里”。该地块的蔡家大院是腾沖清末民初建筑的代表,也是腾冲抗战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作为腾冲城内保存最完好的侵腾日军慰安所遗址,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建筑价值,经领导商议研判后确定原址保护,准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旅游新亮点,所以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保护范围,规划用地面积6917平方米,在住房旁边扩建广场和停车场,目前,在突出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的基础上,已对房屋进行设计修缮,修缮总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另外,该地块的许氏墓地已整体迁移、会馆原址保护有待进一步修复利用;六号地块以茶马古道、商旅文化为主题,再现边城商贸繁荣景象,打造“宽窄巷”腾越文化展示区。展示区设计以腾越文化为灵魂,挖掘深度文化体验产品、促进文化与产业结合的理念,规划用60余亩地来恢复重建腾冲43栋老建筑,对腾冲戌边文化、教育文化、商旅文化进行展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充分展示腾冲文化独特魅力,留住腾越老城记忆,助推腾冲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王开国书房
蔡家大院内
蔡家大院內巷道
蔡家大院卷棚顶
蔡家大院西厢楼装饰
结 语
腾冲在棚户区改造建设暨老城更新中对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规划建设—传承利用”模式,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新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在当前经济形式的影响下,各项工作仍有序开展,力争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布实施”。
参考文献:《腾沖县民国县志稿》、《腾沖县志》、《腾沖县建设志》、《腾沖政协文史资料第三卷》、1988年《腾冲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资料》、《走出国门的腾冲人》,《腾冲市棚户区改造建设既老城更新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简介:尚玉霞,女,1977年生,云南腾冲人,腾冲市国殇墓园管理所、滇西抗战纪念馆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及滇西抗战史。
图片来源于文化资源调查组
电话:13708650793 邮编:679100
编辑:尹达天
执行编辑:李瑜玲 黄志民 张宏坤 刘晓云 李希铭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在浏览器打开可任意放大阅读本文图)
云南民族旅游网
www.ynmzly.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
滇ICP备15003238号—1
-
寻甸羊街盘活闲置校舍,助推农村公共事业2025/04/12
-
寻甸:重拳出击拆除“小锅盖” 疏堵并举化解“收视难”2025/04/12
-
腾冲|旅居和顺,感受家一般的温度2025/04/12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两周年:特色活动绘就跨境旅行新画卷2025/04/12
-
“与辉同行”云南专场共计9400万人次观看,电商销售额达2.34亿2025/04/11
-
「专家专栏」【原创文章】腾冲棚户区改造建设暨老城更新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及规划建设2025/04/11
-
茶海明珠 兴业福地――腾冲蒲川乡诚邀共建未来2025/04/11
-
全国首趟花卉主题列车正式开行 打造“赏花之旅•一路花香”新体验2025/04/10
-
保山隆阳|这里的枇杷满树香!2025/04/10
-
寻甸|强集镇治理 绘宜居、宜业、宜游新画卷2025/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