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漾濞段的故事(一)-和谐大理-《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滇缅公路漾濞段的故事(一)

2025-01-11云南民族旅游网

滇缅公路漾濞段的故事(一)

“七七事变”后,日寇全面封锁了我国的海上交通,占领了主要铁路交通线。在三迤父老的强烈要求和全国抗战形势的逼迫下,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滇缅公路,以期打通陆路国际交通线,接受盟军援华物资,推进抗日战争的顺利开展。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在境内长959.4公里。起点在昆明市现今西站,在乌蒙、哀牢山脉中蜿蜒西去,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六条江河,翻越博南山、松山、高黎贡山等六座大山,穿过八座悬崖峭壁,从畹町出境,终点在缅甸腊戍,接腊戍——曼德勒——仰光铁路。1944年盟军和中国远征军一部从印度北部兰伽地区反攻缅北日军,同时修通了印缅边界公路,与滇缅公路相通,因而这条国际大通道又称“史迪威公路”或“中印公路”。

滇缅公路昆明至下关段411.6公里先期修筑,后来常说的“修筑滇缅公路”主要是指由下关至畹町一段公路的修筑,也称滇缅公路西段,长547.8公里。滇缅公路出下关西行,走向与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一致。出天生桥,沿天威迳进入漾濞县境,经大波箐、四十里桥、大小合江(合江铺)、平坡、鸡邑铺、驿前铺(金牛铺),在下街子过漾濞江,再经柏木铺,翻越秀岭铺,顺太平河(九渡河)达太平铺,又经打牛坪,过顺濞河,进入永平县境。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63公里。

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为滇缅公路关(下关)漾(漾濞)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关漾段自下关一号桥始,至漾濞县太平乡与永平县北斗乡交界的胜备桥(顺濞钢架桥)止,处于滇缅公路西段之关漾、漾云、云堡、保龙、龙路、潞畹6个工程分处之首。关漾段的施工工程具体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段,由凤仪县(今属大理市)、大理县(今属大理市)、蒙化县(今巍山县)、顺宁县(今临沧市凤庆县)、漾濞县负责组织民工分段修建。工程于1937年秋末动工测设,于1938年夏末秋初通车。1937年底,漾濞县境内段先由漾濞民工动工开挖土方。随后,按云南省公路总局关漾段的统筹安排,由巍山、凤庆、漾濞三县负责组织民工分段修建。巍山县征用劳力2万余人(次),历时4月余,修通了由大理县、漾濞县交界的麻风院起经四十里桥、大小合江到平坡北侧止的路段;凤庆县征用民工5000人,历时4月余,修通了自平坡北侧始至金牛屯以北段;余下段(至顺濞钢架桥)由漾濞县负责。漾濞县征用民工1.8万人(次),出勤85.59万个,完成土石方55.61万立方米,本县负责修筑段于1938年5月30日贯通,当年秋季复修境内其他段并完工。1938年春修路的高峰期,住县民工较多,为了便于管理,国民党漾濞县政府发给每位民工一幅臂章。

滇缅公路西段于1938年秋末冬初修通之后,第一期工程基本结束,接着进入改善工程的第二阶段。1939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以每日行车按600辆计,将全路划分为7个总段、26个分段,每10公里建立1个养路道班,负责路基、路面的养护和维修,主要是把打通时路基太窄、弯道太急、坡度太陡、行车困难甚至危险的路段加以拓宽或改线,并在重要地段配备工人,随坍随抢修,以免运输中断。1940年初,开始在一些急弯陡坡处铺筑弹石路面。1940年下半年至1942年上半年,铺筑了部分路段的柏油路面,并完成了全路铺筑柏油的石料准备工作。随后由于日军入侵,柏油路铺路工程随即停顿。

滇缅公路漾濞县境内段的桥梁涵洞按载重10吨设计。主要桥梁2座:一座是漾濞江大桥,1938年建成,为5孔单跨10米的石台木面叠梁桥,与功果桥、惠通桥并列为滇缅公路三大桥之一,也称滇缅公路第一桥;1943年改建为全长81.4米、净跨55米、净宽4.2米、载重10吨的钢索柔性型吊桥;1974年河西钢筋水泥大桥建成后停止使用;1993年被拆毁,现存左岸石砌桥墩和钢索塔。另一座是胜备桥,1938年建成,为3孔单跨10米的石台木面叠梁桥;1942年4月,由工程师黄京群等人设计,利用被日军飞机炸沉澜沧江中的昌淦桥的钢材构件,于1944年改建成全长64米、净跨36.4米、桥面宽5米、桥面上覆木枋、载重15吨的单孔下承式钢架桥,系当时滇缅公路工务局设计修建的第二座钢架桥。2000年代中期,因电站建设,桥址下移并改建,今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顺濞钢架桥(即当代著名战地记者萧乾在《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桥的历史”中报道的“胜备桥”)。另有石拱桥10余座,即麻风院四尺桥、白塔箐三尺桥、龙坝河五尺零二桥、花桥河八尺桥、河西四尺桥等;不锈钢瓦拱石砌涵洞数十座;薄铁皮排水管道数十处。位于太平乡境内的八达河桥,涵洞内有十几个不甚规则的十字架,至今仍十分清晰,完好如初。据田野调查,此十字架是一名亲手设计并建造此桥的“老外”随手划上去的,是为了祈求和平,请求上帝保佑他平安回到自己的祖国。这名“老外”后来平安回国,生前留下草图,嘱咐儿子一定要寻找机会到中国看看涵洞是否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老外”儿子按草图上的河名、桥名以及结构,最终找到这里,了却了他父亲生前的心愿。

(漾濞县委宣传部整理)待续

编辑:王有琼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