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南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
2024-12-29云南民族旅游网
昆明理工大学内的昆工青年新媒体中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围绕怎样增强思政课“抬头率”、“点头率”,怎样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有效结合等问题。过去一年,云南省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一流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将党建思政工作融入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云南大学
从“点名课”到“网红课”
下午4时,云南大学呈贡校区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王文兵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来众多“粉丝”。“用一个幽默的小故事讲一个深刻的理论观点,使理论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使教学体系转化为语言体系,这样一来,理论讲得透,学生能参与进来。”面对自己总是被同学“秒选”的思政课,王文兵这样解释。
围绕“配方营养、包装精良”的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要求,近年来,云南大学在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上下足了功夫。通过省委书记、省长带头讲形势与政策,慕课混合式教学,期末考试机考试点,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等一列组合拳,让曾经的“点名课”变成了“网红课”,思政课越来越贴近学生,同学们的反映是越来越有“听头”。而思政课的改革成果仅只是云南大学“一流党建思政”引领“双一流”建设的一个切片。
“只有一流的党建才能保障一流大学建设科学的发展,只有一流的党建才能保障创建一流大学中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发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在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看来,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靠创建一流党建来引领和保障一流大学的建设。
经过深入调研,云南大学精准定位“六个一流”党建目标,一流党建的重点、难点和自身特点,精准施策,制定了《云南大学创建一流党建活动实施方案》和《云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建改革与创新的实施意见》,出台了8个配套的党建改革创新文件。明确了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计量党建学”这门新学科在云南大学应运而生。“计量党建学研究所”同时成立,探索通过以计量党建学研究成果推进党建工作的标准化,以党建工作标准化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助力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了党建研究的新途径,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特色 多位一体
不久前,来自新疆的云南民族大学大四学生玉米提江·阿力木接到电话,得知自己成功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后备库。谈起大学4年来的收获,玉米提江最感激的便是学校开展的“学生党员民族团结一对一互帮互助活动”对自己的帮助和培养。而这样以党建活动为抓手,服务和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动在云南民族大学为数不少。
近年来,云南民族大学将打造一流党建思政与高水平民族大学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建设相结合,将党建工作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证,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
除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服务帮扶外,学校还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我省“一跨越、三定位、五着力”发展战略,先后建成了中印瑜伽学院、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等一系列新的人才培养高端平台,成立了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研究院、民族团结进步研究院、云南扶贫开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平台,建立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智库。
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云南民族大学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作为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构建了学校“一二三四五六”的思政工作大格局。组织“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深入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展开宣讲,让党的声音进边疆、入村寨;打造云南民族大学思政教育平台,以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推动思政教学的信息化传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大学生的获得感。
走进思政课堂,同学们正通过自己的手机登录思政教育平台,与授课老师展开互动问答环节。“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形式,思政课对于我这样的留学生也变得更通俗易懂。”在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学院攻读研一的缅甸留学生金世杰跟记者讲述着近年来学校思政课的变化。
西南林业大学
在学中做 从做中学
2017年底,由西南林业大学学生主创的微电影《我心中的思政课》在全国高校学生微电影展示上获特等奖。微电影以思修课教学内容为蓝本,讲述了学生赵晨辉从一个胆怯的男孩,经过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一步步成长为自信、阳光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故事。而这部微电影也真实反映了西南林业大学近年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取得的良好成效。
西南林业大学围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特点,以“爱国、爱党、立法、成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研究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出了一套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该校组织全校师生前往云南陆军讲武堂等地参观考察,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遴选优秀学生前往江西井冈山等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或到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开展学雷锋、做好事的活动;结合自己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思政理论,撰写综合实习报告……通过参观考察、听专题报告、观看优秀影片、做好事、撰写综合实习报告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探索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点面结合、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重点团队示范带动等形式,独创了突出各门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大纲。依托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志愿讲解团,培养了近千名优秀的志愿讲解者,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此外,学校坚持将党建思政合力,培养时代新人作为目标任务,把理想信念贯穿于党员、干部和师生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党员干部培训,新生中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比例达85%。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共培养565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昆明理工大学
“三个课堂” 入脑入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培育更多优秀的教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满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九大结束后,刚从北京归来的十九大代表、昆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英杰便在第一时间走进课堂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给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从日常课堂到新媒体阵地,再到学生社团。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通过实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加强云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建设等措施,将思政教育工作全面铺开,发挥“三个课堂”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作用,用新形式新方法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本着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的目标,我们在思政课程建设上狠下功夫。”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樊勇说,思政课堂作为“第一课堂”,通过打造全省首个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探索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实效性。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强化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提高课堂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措施融进教材,多措并举达到上好每一堂思政课的目的。
在“第二课堂”中,昆明理工大学将实践育人工作作为重点突破口,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传承大学精神价值,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生命科学学院2016届本科生李先永毕业之后回到临沧返乡创业,将自己在校期间学到的“无抗养殖”技术,应用到云县乌骨鸡养殖上,带动当地农村群众成立养殖合作社,被当地政府确定为“一县一品”项目进行示范推广。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成果落地开花。
为加强“第三课堂”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昆明理工大学以“易班”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筹备成立了云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借助“易班”网络服务功能和网络互动社区的特点,整合优质网络资源,将“易班”打造成为我省网络思政教育的大平台。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党建引领 丰富内涵
针对民办高校中存在的组织建设不规范、党建队伍不完备、制度执行不到位、活动开展不经常、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坚持聚焦问题落细落小补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加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开展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为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院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学院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切实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把党建工作纳入学校章程,实施党委、行政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学院董事会参与决策,坚持“管方向、聚人心,领文化、重服务,保稳定、促发展”的理念,为党委在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中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保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构,在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管理部门设立了7个党总支、30个师生党支部,有效扩大了党的组织覆盖。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把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院教学管理全过程,有效强化了党组织政治把关、思想教育、团结引领功能。
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院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专职思政课教师纳入基层党务干部培训范围,通过定期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党员全员轮训等形式,提升党务干部素质。抓好辅导员队伍管理培训,切实增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考察,注重党性教育,端正入党动机。注重在青年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
通过“为党旗增辉·为学院添彩”“争先创优树典型·引领示范当先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高校当代好教师”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党性意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让学生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通过党建引领,群团互动,组建“教师党员先锋团队”“学生党员帮扶中心”“职工子女学习帮扶团队”,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文化宣传活动,培育了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进一步扩大党组织影响力,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传承校训 立志为农
早上10时,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主任杨甲荣老师正在教室里讲授《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台上,投影仪正在播放着课件PPT;台下,学生们仔细地听、认真地记。
“乡风文明如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富裕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杨老师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入手,抛出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去想、去思考,而讨论过程同学们与老师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又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思政课变得有意思。课上杨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将现实中的很多现象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我们觉得接地气,也听得懂。”2017级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一班学生张永清说。
“近年来,学校以传承“耕道、养德、理想、开拓”校训精神为主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的高技能人才,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学院党委书记崔金赋说,学院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自2016年起,该校正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及校园文化》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指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传承中国农耕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学校百年薪火永继的校训精神。通过纪念建党活动,用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染人,在学生中形成强大、自觉的文化自信。同时,以专业课堂为重要补充,统筹将校内实习农场、历史文化风景设施等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全部教育教学课程的“思政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搭建在广阔的田野上,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增强学生热爱中华、热爱农业事业的情感,树立为农业现代化做奉献的志向。(完)(记者 陈怡希)
-
云南职业经理人协会20周年庆典暨2024年年会在昆明举办2024/12/29
-
【原创文章】彭镇:乡村变迁中的影像立体叙事2024/12/26
-
【公告公示】“玉鉴云南”第一期主题沙龙活动邀请函2024/12/24
-
【讲述云南】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在昆召开2024/12/23
-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遇見魯黑 ——憶慕容玥2024/12/19
-
云南承融民族茶道院院长吴承融 二十年茶山调研,创新火塘烤茶技术引领茶行业新发展2024/12/19
-
第六届全球会员日 爱在春城 快乐回家2024/12/15
-
在昆各族同胞载歌载舞共庆2025年度傈僳族“阔时节”2024/12/15
-
[云新发布]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在昆明举行2024/12/13
-
OPPO非凡记忆第二届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大赛保山站活动:探寻非遗新韵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