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八)-时政要闻-时政要闻-云南民族旅游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八)

2024-11-28云南民族旅游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八)

怒江:从封闭原始走向开放发展

记者 吴敏昆

怒江州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集“边疆、民族、直过、贫困”为一体的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独有的少数民族,傈僳族和普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7%。全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国境线长450公里,60%的地区和人口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条件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相互交织。

8月13日,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发布会上,中共怒江州委副书记、怒江州人民政府州长李文辉介绍了建国以来怒江洲的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怒江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1954年自治州成立至今,全州GDP总量从593万元到161.56亿元翻了2725倍,人均GDP从32元到2.94万元翻了918倍。70年沧海桑田,70年风雨征程,怒江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谱写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人民幸福的新篇章。

坚持不懈提升发展质量,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怒江始终不断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培育发展动能,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至2018年,全州生产总值从64.68亿元增加到161.56亿元,年均增长9.88%;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元台阶;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47.1亿元增加到157.38亿元,年均增长18.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66亿元增加到10.86亿元,年均增长7.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117元增加到24558元,年均增长10.6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62元增加到6449元,年均增长15.43%。

坚持不懈攻克贫困堡垒,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31.2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4.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1.1%下降到32.52%,建档立卡贫困村从249个减少到206个。今天的怒江,7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1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城入镇的梦想正成为现实。绿色香料产业已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香料植物种植面积达136.56万亩,草果种植面积达110.57万亩,覆盖人口16.5万人,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信心自豪感不断提升。

坚持不懈破解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

怒江州始终坚持基础先行,扎实开展“盯项目、转作风,抓落实、促脱贫”主题实践活动,突破了一批事关全州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顺利贯通,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独龙江乡半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的历史。金六、剑兰、六曼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独龙江公路改造全面完成,36座溜索改桥项目全面竣工,县(市)乡公路实现油路化,行政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怒江美丽公路和兰坪通用机场即将建成,保泸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怒江六库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一批骨干电网建成投运,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完成。怒江职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州中医医院和中心血站迁建等一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即将建成,全州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坚持不懈保护绿水青山,生态建设取得新进步。

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定》《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2018—2020年)》。扎实推进 “两江”流域生态修复、退耕还林、“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和“两违”整治等工作,加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云岭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全州生态环境全面好转,首次发现并命名“怒江金丝猴”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凸显,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5.64%,境内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大水系水质一直保持在III类以上,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排列全省首位。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提升,城镇化率从24.15%提高到32.9%。

坚持不懈加强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得到新巩固。

怒江始终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巩固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民族团结进步保持良好势头。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中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的决定》,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全州创建了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2个示范乡镇、153个示范村、43个民族特色村寨,高位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依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平安怒江”创建和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州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宗教问题而引发的不稳定事件。

坚持不懈优化公共服务,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

怒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两免一补”和14年免费教育政策,有5.6万人享受城乡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有2.08万人享受学前2年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6.45万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贡山、泸水、福贡3县(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公共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全覆盖,医药费报销比例达90%。通过落实就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开展专项活动帮扶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全民创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49.98万人。城乡低保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坚持不懈深化开放合作,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始终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不断激发全社会创造动力和发展活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产权、商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财税金融、科技教育、医药卫生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营商环境加快形成。中交、云南建投、云南能投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相继到怒江开展帮扶合作,与银联云南分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拓展与临近地区的区域合作。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12年至2018年,全州累计引进到位资金561.49亿元。深化与缅甸克钦邦的友好交往,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设立了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点,举办了缅甸留学生班,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

坚持不懈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始终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学先做先改,以党的建设引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各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加增强,精气神进一步提振、跨越发展信心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激发,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各族群众一心向党。

 

迪庆:建设最美藏区昂首奋进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全州国土面积23186平方千米,总人口41.4万人,居住有藏、傈傈、汉、纳西、白、彝、回、普米、苗等9个千人以上世居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1%。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辉照耀下,迪庆各族儿女用勤劳的双手在雪域高原书写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壮丽诗篇。

8月13日,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发布会上,中共迪庆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维华介绍了建国以来迪庆州的巨大变化。

70年来迪庆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全面贯彻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和引领全州各族人民为把迪庆建成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和谐稳定最美藏区昂首奋进。

这70年,是迪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70年。

2018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6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17.52亿元,增长了3281倍。1950年来迪庆GDP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年均增速达16.4%,经济增速位列全省16个州(市)和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至2018年,迪庆产业结构从落后的“一三二”型转变为成熟型经济结构初级阶段的“三二一”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全州经济总量连续跨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几个大台阶。

这70年,是迪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重大进展,经济发展条件显著改善的70年。

迪庆着力加强以公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和互联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迪庆跨越发展的支撑力和保障力。先后实施了香德、德维塔、尼塔二级公路建设,香格里拉机场建设、丽香铁路、丽香高速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全州三县(市)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29个乡(镇)通油路,193个村(居委会)通硬化路,村民小组60%以上实现硬化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86公里,是1957年自治州成立时的327倍。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建设了犁地坪水库、桑那水库、小中甸水库,同时结合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实施了农田水利项目,以及热区饮水等工程。以里底电站、托拔电站、乌弄龙电站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水电开发工程相继开工建成,全州水电装机容量达146万千瓦。全州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数达9.4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4.6万户,电话普及率达110部/百人,光纤入户用户数达3.95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67.77%,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82.25%,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为100%。新能源资源开发步伐逐年加快,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为互补的综合清洁能源体系。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供暖入户、棚户区改造、雨污治理、城市道路、城市停车场、城市灯光亮化等工程顺利推进,以香格里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的“七城同创”工作有序推进。香格里拉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州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这70年,是迪庆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的70年。

迪庆把造福全州各族人民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全力以赴推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社会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党的教育惠民政策在迪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迪庆在全省率先实现14年免费教育。全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截止2018年底,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1所,在校学生6194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1.2%,小学毛入学率107.82%,初中毛入学率109.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残疾儿童入学率95.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77%,两基目标全面实现。

卫生计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传染病防治和妇幼工作得到加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普遍提升,医疗对口支援帮扶不断深化,中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进,人口实现均衡发展。落实文化、体育惠民政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层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州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艺作品精彩纷呈,城乡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满足。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脱贫攻坚取得重要成果,迪庆147个贫困村已出列107个村,三年来脱贫销号6341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4%下降至3.57%。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全州城镇面积达39.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5.8%。消费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就业格局发生根本变化,农村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这70年,是迪庆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提升,着力建设全国最美藏区的70年。

迪庆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和天然林地保护与建设,全力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最美城市、最美集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推进“蓝天、青山、绿水、净土”行动,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堤岸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林园绿化、荒山绿化行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和美化,绿色已然成为最美藏区的最美外衣。先后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总面积达480多万亩;建设以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代表的以科普和生态保护为目的风景名胜区3个;全州湿地面积共有44多万亩,占全州国土面积的1.24%;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2600多万亩,全年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达99.7%以上。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3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70年,是迪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70年。

全州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意识,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维护各族干部群众团结进步和根本利益已然成为共同思想共识。颁布和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月,9月12日为民族团结进步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功经验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最美藏区建设深入推进,促进藏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宗教和顺有序等方面的示范作用越来越突显。先后建成了建塘镇、奔子栏镇、塔城镇等一大批民居有特色、产业强、群众富、环境好、村美人和谐的民族特色示范村镇。德钦县明永村、维西县同乐村2个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贯彻落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大力推进寺院法治化、民主化、社会化管理,建成了一批以松赞林寺为代表的爱国、爱教、潜心佛法的和谐寺院。迪庆在社会和谐稳定满意度调查评估中始终名列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迪庆特点的民族团结之路,成为了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