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华区:精准施策照亮西翥片区脱贫之路-乡村振兴-时政要闻-云南民族旅游网

昆明五华区:精准施策照亮西翥片区脱贫之路

2025-01-14云南民族旅游网

  危房改造成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 记者王俊星摄

  “佳节千门赞国策,新年万户颂党恩。”给新房贴上春联,水电一通,就可以开开心心住进新房了。对于46岁的尹家贵来说,这个春节最高兴的事,就是自己的新居落成了,而且这套35平方米的一居室自己只出了7000元。在西翥街道陡普鲁社区小独山小组,建成新房的还不止尹家贵一户——以保障安全和农村低收入户自愿为原则,五华区由责任挂联单位组织的一批危房重建改造在节前纷纷竣工。

  按照“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要求,去年以来,五华区强化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在西翥片区大力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坚持精确瞄准、分类施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帮助他们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了2017年底以前50%的农村低收入群体脱贫,确保2018年底以前全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精准帮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一直以来,五华区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去年7月,五华区制定下发了《五华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五华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指挥部,加强组织领导,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明确目标,细化任务。重点实施危房修缮改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发展教育、转移就业、健康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和广泛开展社会帮扶的“八大工程”,突出精准帮扶,照亮了西翥片区脱贫之路。

  为确保区委、区政府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实到位,五华区扶贫办组织召开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政策说明会,并下发书面通知,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要求及每个挂联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督促提醒。通过对精准识别工作组织培训,五华区扶贫办还组织全区所有“挂包帮”“转走访”单位到联系的村民小组开展了入户调查,通过相关程序逐户复核低收入户。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坚持精确施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村里要修路还是盖公厕?要装路灯还是装太阳能?这些都由居民来决定。2017年6月,各村民小组通过民主议事程序上报了各自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活动中心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改造、村内道路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建设垃圾房和公共厕所等。

  方案明确,五华区每个“挂包帮、转走访”挂联单位都要筹资为挂联的村民小组至少建设一个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确定了“怎么扶”和“谁来扶”的问题。目前,五华区18家单位已筹集资金近百万元,在对口帮扶村组实施一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项目,涉及路灯安装、村内道路硬化、饮水管网改造以及农业灌溉设施、垃圾房、村民活动中心建设等内容。

  在两家石岩小组,16盏太阳能路灯直接照亮了居民2公里的回家路,这批路灯由五华科技产业园挂联在去年11月建成。小组长尹天良告诉记者,有了路灯后,村里的孩子从陡普鲁小学放学回家更让家长放心了,居民的出行也变得更方便。年后,小组还将在挂联单位的帮扶下继续修建垃圾池,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基础设施。

  在“八大工程”实施过程中,危房修缮改造工作是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一项工作。五华区由37名区级领导牵头,每位区级领导负责1至4户,同时每个危房修缮改造户都安排了具体责任单位。在资金筹集方面,由扶贫资金补助40%,挂联单位及社会力量资助30%,农户只需自筹30%。按照住建部门提供的推荐设计户型图,去年五华区54家挂联单位共出资149万元实施了77户新建房、19户修缮加固、覆盖96户低收入户的危房修缮改造工程,另有11户将纳入“7·19”灾后重建集中搬迁点建设。

  五华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总体上危房修缮改造、生产帮扶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工作推进顺利,但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还需要从健康、就业、教育等方面共同发力,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消除致贫因素。为加大对农村低收入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创业的工作力度,五华区免费开展了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和“送岗下乡”“送人上门”服务,持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一批农村低收入户劳动力到主城区转移就业。同时,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慢重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机制,为农村低收入户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

  在教育帮扶方面,五华区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实施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学费免除专项资助制度,做到“应补尽补”。引导企业利用特色资源提升和发展产业,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和农村低收入户增收致富;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助学、助医等领域开展“一帮一”活动。

  “一户一策”消除产业扶贫掣肘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稳定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如何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让群众增收门路更多?五华区结合西翥片区实际,充分发挥“挂包帮”“转走访”机制联系覆盖面广、可因户施策的优势,按照每户扶持财政资金5000元的标准实施166户生产帮扶工作。

  在充分征求尊重挂联的农村低收入户意愿和共同协商的基础上,五华区农林局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增收措施,一户一业,力求每户至少有一项增收项目。同时,引导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农村低收入群体比较集中的社区发展,并优先支持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农村低收入户,赋予他们有保障的股权收益。

  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能力的经营主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也是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已在西翥建设了4块示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突破了2.5万亩。凯普公司经营的基地覆盖了大村和新民社区,去年有62个蔬菜品种获得绿色认证。云南云琦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东村建设中药材种苗育苗基地200余亩,云南五佳中药饮片公司在母格、瓦恭发展白术、牡丹、党参、玄参等种植350亩,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进行种植。

  目前,五华区共有20家龙头企业,凯普、云琦丹、良道、西南天佑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均具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品牌建设不仅促进了蔬菜种植和特色养殖业的发展,也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大村的果蔬种植、瓦恭的樱桃种植、迤六的香椿种植、厂口的特色养殖等都各具特色。

  初春时节,在瓦恭社区上魏家、中魏家两个小组的200多亩菜地里,胡萝卜、青花、包菜等蔬菜的长势喜人。到3月份,这里产出的第一批蔬菜就将走进沃尔玛等超市,端上昆明市民的餐桌,更能为这里的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抱团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

  在瓦恭社区的清水塘小组,五华区农林局连续多年在樱桃种植和技术培训方面进行扶持,80多户农户在去年成立了樱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多亩樱桃已经冒出了新芽,今年就可以挂果。瓦恭社区副主任王建明介绍,瓦恭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樱桃生长,这批樱桃树在2019年就可以进入盛果期,“我们在地里还可以套种豌豆,比以前单纯种苞谷划算多了”。

  这片樱桃林能给居民带来不少收益,王建明很有信心。作为合作社的副理事长,他也把账算得很清楚:“现在樱桃的市价在40元一公斤,进入盛果期后每棵树平均可以产10公斤樱桃,每亩约有40棵樱桃树,粗算下来一亩就有10000元到16000元的收益。”樱桃种植成规模后,还可以借助昆明1小时经济圈发展绿色采摘乡村游,延长樱桃种植产业链。合作社还搭建起了“党员+合作社+农户”的平台,推动规模化产销,把自主经营转变为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不仅如此,迤六社区哨上小组也成立了香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石羊厩大村成立了食用玫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庆社区马桑园小组成立了山药、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白龙潭小组成立了蔬菜、特色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互助带动,让樱桃、香椿、食用玫瑰、山药、蔬菜和特色水果在西翥片区“遍地开花”。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在下一步工作中,五华区还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7·19”灾后重建集中搬迁点建设,重点攻坚法嘎和界牌产业发展,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当地发展产业基地,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相融合,着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林下经济。

  对其他少数民族村民小组的土地、林地、劳动力、传统文化和灌溉等条件,五华区农林局将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邀请区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前来考察,积极探索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户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并逐步增加农户技能和当地产业知名度的发展路子。

  持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今年,五华区新设立了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并通过规范运营,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经营模式和财政扶持资金股权量化等方式参与产业扶贫,促进低收入群体“抱团”发展。

  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的情况,五华区也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各挂联单位的作用,动员一切可动员的社会力量对贫困生和重慢病患者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切实消除致贫原因。

  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方面,对饮水管网改造和活动中心建设等资金需求较大的项目,五华区农林局还将统筹五小水利工程、农业开发、一事一议、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集中力量逐个社区加以解决。同时,优先在11个少数民族村民小组实施农业灌溉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消除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五华区要求,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挂包帮”“转走访”挂联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按照“缺什么帮扶什么”的工作要求,持续对现有的低收入户进行帮扶,实现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

  记者王恩国报道 (昆明日报)

编辑:李宗蓉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