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育人 以情动人 云南保山“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走出新模式-民族特色-文产-云南民族旅游网

以史育人 以情动人 云南保山“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走出新模式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以史育人   以情动人

云南保山“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走出新模式

编者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2019年5月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9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印发。

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和北纬24°08′~25°51′之间,国境线长167.78公里。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的,彩云之南、温润保山,是杨善洲精神的发源地,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家乡,同时作为中国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开始之地,历来备受各界关注。从中涌现出的杨善洲精神、艾思奇大众哲学、滇西抗战精神,是保山进行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在省委组织部和保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彰显特色、辐射周边、立足全省、面向全国”的定位,着力打造以杨善洲精神、艾思奇大众哲学、滇西抗战精神为依托的“三点一线”干部教育培训环线,构建起了“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干部教育体系。

▲召开“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新闻发布会

记者 吴敏昆

近日,保山围绕杨善洲精神、滇西抗战精神、艾思奇大众哲学思想等独特而丰富的“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资源,根据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主题集中采访。

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保山市成立了“保山市干部教育培训环线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以市委党校、杨善洲干部学院、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龙陵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一校两院一基地”)为主体,辐射全市五个县(市、区)28个现场教学点为支撑的干部教育培训环线体系。

保山市委党校是环线教育培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认真履行州市级党校职责,坚持教研咨一体化,着力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主课地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摸式,创新教学方式,发挥好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近年来,市委党校紧紧围绕教学培训是中心工作、科研是教学基础、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关键的定位,与市委同心同向、正向发力,较好地发挥了党校“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保山市委党校在建设一流党建文化方面,坚持抓好精品党建示范点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构建干部清正、党校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党风廉政文化建设,拟在校园建设一条从共产主义小组成立至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党历程展示步行道,在“移步换景”中重温党的发展史,彰显党校姓党特色,彰显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主业特色,营造浓厚主阵地氛围。

 

腾冲干部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是经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批准,成立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学院自成立以来,按照“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辐射周边”的发展定位,以“忠诚智慧、求实创新”为院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艾思奇大众哲学、杨善洲精神、党纪党风教育为主线开展党性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为重要支撑,以国门教育、产业发展、基层党建、民族团结为基本内容,以专题教学、音像教学、访谈教学、体验式教学为主要方式,以“五强”推动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腾冲市委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干部学院阵地建设。建设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占地33.6亩,为党校、干部学院一体化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1.5亿元,2019年8月投入使用。建设内容包含:教学综合楼、学员公寓、800人报告厅,内设400人餐厅、 300人会议室、100人视频会议室、普通教室、讨论室等功能室13个,能同时容纳250人培训学习。二期规划占地面积129.59亩,总建筑面积为44186.72㎡,其中包括学员综合楼、活动中心、学员餐厅、学员宿舍、1000人会堂,预计2020年2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同时容纳400名学员培训学习。学院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一流的干部教育学院,能承接国家级、省级的各种层次培训。同时,学院注重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建设现场教学点24个。制定《腾冲市现场教学点创建考核管理办法》,每年对现场教学点创建情况组织一次量化考核,对现场教学点挂牌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充实一次。

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主教学楼

据腾冲干部教育学研副院长王晓锦介绍,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充分利用艾思奇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松山战役遗址、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滇西干部教育基地丰富而独特的现场教学资源, 形成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抗战精神教育、杨善洲精神教育为主的环线教育培训,通过顶层设计、精心打造,对课程进行了科学设置,教学模式有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激情教学、音像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

学院注重强培训,学院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全国、全省《2018—2022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保山市“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建设,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基地作用,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三张牌。在培训中,注重教学评估,设计了5个大项包括“8+x”子项的评估体系,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次进行概定,作出总体评价,每班一次,并不断完善课程质量评估制度。目前培训已经步入正轨,从2017年到现在,共举办培训187期,培训党员干部20000多人。

 

专题教学

学院还注重强合作。把对外交流合作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措施,先后与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省委党校、保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协议,加强课题研发、课程讲授、合作交流。

目前,“一校两院一基地”已累计举办各类环线培训班1483期9.46万人次,其中,省内培训班1139期8.17万人次,省外培训班344期1.29万人次;接待各类学习参观团队2610批10.81万人次。可以说,无论是培训的班次,还是培训的广度、深度,都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在全国、全省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腾冲干部教育学院集中学习培训班

下步腾冲干部教育学院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教育作为根本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党纪作为主要内容,把杨善洲精神融入其中,构筑开展党性教育的课程体系。同时,利用滇西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并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模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入围“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目录”,争取成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将学院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干部学院。

腾冲干部教育学院另一教学点 滇西抗战纪念馆

传承红色基因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为进一步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深入挖掘滇西抗战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形式,整合滇西抗战资源,做大做强我馆干部教育培训,宣传抗战历史,弘扬和培育民族正气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文明风尚,传播先进文化,进一步满足广大干部学员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腾冲干部教育学院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学点国殇墓园,位于云南腾冲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占地80余亩,1944年9月14日开始筹建,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建设的初衷是安葬在滇西抗战中牺牲的人民将士和民众,小团破上共安葬了3346块丰碑,每一块墓碑上面都标将士的名字和军衔,按照军衔的高低共分为四大块,有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腾冲国殇墓园李根源倡导修建。整个国殇墓园以小团坡为起点,在其东北向的中轴线上,建有"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腾冲战区抗日烈士墓"、"抗日英烈纪念堂" 及墓园大门。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到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

位于国殇墓园东侧滇西抗战纪念馆,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4677平方米,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是深受海内外华侨华人、台湾同胞和二战盟军友人及后裔广泛关注的云南省最先建成的“十二五”期间十二个重点标志性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工程于2011年初申报,9月开工建设,2013年8月15日落成并对外免费开放。2014年7月,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所办公室授于滇西抗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同年,与国殇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5年,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被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军区政治部、云南省国防教育办公室评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7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还被腾冲市委组织部列为“腾冲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同时还被腾冲市干部教育学院列为“腾冲市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

滇西抗战纪念馆现场教学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杨素红说,在国殇墓园东侧滇西抗战纪念馆是为了两者能结合为一体,把保护、研究、祭奠、展览、宣传爱国主义教育集中起来。作为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并结合抗战精神和党性教育专题撰写了一份主题鲜明、内容简练、看听思悟相结合的党员干部现场教学讲解词;邀请抗战专家结合滇西抗战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各级干部学员到馆内影像厅观看中国远征军系列专题纪录片;并择优选拔馆内八位讲解员,通过综合性培训成为我馆教学点的现场教员。开馆至今,共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班1292场次,培训干部人57540人次,受到广大干部学员的一致好评。

到国殇墓园开展现场教学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是自身的使命也是在接下来工作的重心,自保山市委把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列为干部教育的培训基地后,从2013年开馆至今争对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共1200余场次,人数达到了56000余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和计划,并结合抗战精神和党性教育专题撰写了一份主题鲜明、内容简练、看听思悟相结合的党员干部现场教学讲解词;邀请抗战专家结合滇西抗战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

基地教学的另一方面是影视教学,组织各级干部学员到馆内影像厅观看中国远征军系列专题纪录片。学员们通过观看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抗战的一些纪录片,让他们从视频画面上更直观的学习。开馆至今,共举办干部教育培训班1292场次,培训干部人57540人次,受到广大干部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张文光纪念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干部教育培训,邀请抗战专家、抗战老兵、优秀教员,制作宣传展板、深入到市内各机关企事业、乡镇、社区、部队中去,开展形式多样、不同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馆内现场教员自编自演情景剧《母亲的爱》《小战士》,诗歌朗诵《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上的白骨》,朗诵阙汉骞将军手书《忠勇的精神》等剧目。让学员在观看情景剧时感受到强烈情绪感染的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几年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100余次,为72000余名干部、群众和驻腾官兵们送去精神食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艾思奇哲学教学基地

走进艾思奇故居 追寻先辈足迹

1984年,艾思奇故居被腾冲市政府建成“艾思奇纪念馆”对外开放,为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将艾思奇纪念馆列为现场教学点,并在纪念馆内设有“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2017年至今,先后组织各类培训班150多班,学员9846人,通过专题授课、现场讲解、实地参观,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广大学员对艾思奇也有了更深的了解。2018年,到艾思奇纪念馆参观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达95850人次,纪念馆成了广大群众认识艾思奇,学习大众哲学的重要窗口。

干部学院把艾思奇纪念馆纳入现场教学点,并建立日常调研、评估机制,每次教学活动后由培训学员进行打分评估,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及时改进;每年对艾思奇纪念馆进行实地督查,听取教学工作汇报,对教学课程及场地、设备进行检查,促使艾思奇纪念馆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能力。

学员到艾思奇大众讲堂开展专题教学

为保障教学的有序进行,干部学院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完善艾思奇纪念馆的软硬件设施。首先在艾思奇纪念馆开设大众哲学讲堂,并安装投影设备,为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其次聘请省委党校叶力、王奇等专家教授研发“艾思奇及其《大众哲学》的当代价值”、“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等相关课题;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现场讲解能力,学院选派艾思奇纪念馆讲解员到红旗渠进行培训。

提到艾思奇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都不太熟悉。记得中学时曾读过他的《大众哲学》,知道他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主席称他为“学者、战士、真诚的人”。艾思奇一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他用最适于中国民众的思考方式、最普通的中国文字、最直白的中国语言来表述深奥的哲学理论问题。24岁时就写出了《大众哲学》,一扫旧中国哲学界沉闷的空气,深得广大青年喜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甚至被称为“救命之书”。毛泽东称赞《大众哲学》是“通俗而有价值的著作”。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开创者。他笃信力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注意通俗化和联系中国实际这两个方向。《大众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的地位。

学员到艾思奇纪念馆参观

艾思奇大众哲学教育基地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一动、一静”;“动”是,干部教育可以直接来到现场来聆听现场讲解,而宣教师也可以到直接到干部教育学院直接给干部学员上课。另外一个现场教学点会组织一些非常好的小型专题活动,比如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坛大家可以来这里听一些专题的讲座。“静”的方面是,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坛有我非常详细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所以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如果又需要的可以自己到这里来参观,同时可以把一些文物资料调出来进行研究。

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学院合作的特点是流动性强,开发了很多有意义的课题,同时干部教育学院如果有需要的时候也是来基地教学。从2017年至今干部教育学院组织来到基地教学将近150次,人数达到1万余人。每天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参观的人数达到10万人次以上,所以说在这里教学是灵活多样的。

 

抗战精神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镇境内,属横断山脉高黎贡山山系,由大小二十余个峰峦构成,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宏的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锋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四十余公里。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记者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期间,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之一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松山干部教育基地

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特色发展。24平方公里的松山抗战遗址是龙陵县拥有、开发、利用、保护的最宝贵资源,是二战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松山战役是滇西抗战中用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拉开了中国抗战大反攻的序幕。松山抗战是滇西抗战、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见证,是不可复制的教学资源,松山的抗战精神值得世人永远铭记、传承和学习。找准基地在环线中的定位,打造以松山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县内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理论教学、历史研究、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培育、统战交流等功能,以松山抗战遗址为开发重点,重点开发军事体验区、抗战遗址遗迹原貌、子高地爆破实景还原、野战露营区等抗战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龙陵特色抗战资源进行全面的展示。

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积极融入保山干部教育环线,主动到保山市委党校、杨善洲干部学院、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交流学习,加强“三点一线”合作办学的紧密度,进一步把环线资源有机结合,做到优质资源进一步的整合和共享,形成资源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依托“三点一线”,创新宣传手段。借助宣传折页、学员手册、培训资料等传统媒体宣传推介基地办学亮点和龙陵资源优势,同时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在网站上推介宣传,在全省组工干部易信群及QQ群、龙陵新闻网、龙陵政府网、松山战役和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上宣传报道基地特色办学经验,扩大基地影响力和知名度。

▲媒体在访松山干部教育现场采访

通过学习更加坚定理想信念

腊勐镇人民政府组织干事告诉记者,她们镇政府离这里仅有11公里的路程,她们是7月26日到29日到这里学习,为期三天的《龙陵县年轻干部理想信念 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班,在学习充电之后学员们感受到了一种能量释放,让我们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区表达我们的所学所思所悟,通过三天的专题培训学习后,觉得更加的坚定了初心和使命,而我们的工作是或许不会惊天动地,但是是润物无声的扎根在基层,或许岗位很平凡但是我们应当要拥有一颗爱党爱民的心,面对新的风险挑战和压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担当在群众中做好表率作用,在工作岗位上要创新争优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共同托起我们的伟大中国梦。

 

松山干部学院专题教学

腊勐镇党建办李海波介绍,作为一名的基层干部,平时接触的理论学习都来自书面的学习,这次理想信念班是来自龙陵县10个乡镇的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年轻干部组成的培训班,学院的老师们精心组织的课程也是比较系统化,同时考虑到了来自各个地方的学员作为基层干部可能各个方面都需要学习,课程既生动又很又层次感,老师们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让学员们在理论上学习的更深层次也更加容易的理解课程的内容。这是一个思想的碰撞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次的理想信念培训班学习后,看到了其他人优秀的一面,也认识到了自身不足的一面让自己知道什么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更加了解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初心和使命,今后在工作中更加努力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使命。

腊勐综治办杨明腾说,每次学习都是一次充电,通过这次培训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这次学院课程设置的课程非常丰富,特别是实地野练的时候到松山远征军雕塑群里去实地感受,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感受到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去立足我们的岗位,我们作为基层干部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中应当更守得住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松山战役的亲历者高山榕

缅怀历史  珍惜未来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广东佛山著名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历时一年的时间,于2013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抗战胜利68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落成。雕塑群总占地面积为17400平方米,由将军方阵、娃娃兵方阵、驻印军方阵、女兵方阵、夏装、秋装、冬装方阵、老兵方阵、战马方阵、战车方阵等13个不同方阵组成,总数为402座,寓意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跨出国门入缅抗击日寇。

走进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秋、冬装方阵,这个方阵共有51座士兵雕像,秋装方阵共有63座士兵雕像,冬装方阵共有50座士兵雕像。中国远征军官兵日常着装分夏装、秋装还有冬装,主要是美式和英式装备。夏装比较单薄,一部分官兵穿着的还是草鞋。秋装较厚实,而冬装最为厚实。

学员回顾松山抗战历史

在战场上,这些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他们最能吃苦耐劳,也是牺牲最多的。为了最终把日寇赶出国门,整个滇西抗战,远征军将士背负保卫疆土,收复失地的使命,奋勇杀敌。数万将士的热血洒在了滇西大地,一寸山河一寸血,是那么的悲壮、惨烈,他们是所有国人应该铭记与敬仰的民族英雄。

接着看到的是娃娃兵方阵,这是最为灵动的一个方阵—小英雄娃娃兵方阵。娃娃兵方阵,由3个小方阵组成。它是根据这一张历史照片中的这位娃娃兵的原型雕塑而成的。他名叫李占红,贵州人,当年美国战地记者在滇缅公路旁为他拍摄时,他年纪仅仅只有13岁,但他已经是一位老兵,怎么说呢?由于李占红小兵7岁的时候,他家乡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他的父母牺牲于日军的轰炸中,他成为一个孤儿,兵荒马乱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吃上一顿饱饭,像这样小孩很多,后来他们一直跟随着中国远征军走,被部队收容成为了名勤务兵,到真正成为一名战士,拿上枪保卫自己的祖国。

感受那段逝去的历史

本来像这样年纪的小孩,应该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在父母身边撒娇。但在山河破碎、民族危机时刻,他们瘦小的身躯却成为了民族的脊梁,担负起了救国存亡的重责。

三个小方阵组成一个大阵,这样设计它是因为在我们中国自古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三三得九  九九归真,是对这些小孩子的最好的一种超度。

娃娃兵方阵雕塑在这里,是警示世人勿忘战争留下的创伤,留下的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让历史重演,使我们下一代人再受苦受难)今天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呢?让他们知道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铭记历史,珍惜未来。

像这样的雕塑群还有好多好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有名无名的无数先辈们用血肉支撑起来的。

▲现场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精神

通过观看松山雕塑群,让学员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们为了祖国的荣誉而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和他们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深入的了解到共产党员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初心什么杨的使命。

 

传承善洲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

杨善洲,生于1927年1月4日,逝世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零8分,享年84岁,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委会大柳水自然村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曾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杨善洲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杨善洲干部学院

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于2013年10月批准成立,2014年12月,经省委同意加挂“杨善洲干部学院”牌子,2019年4月,学院成为中央组织部公布的省(部)级党委(党组)批准的干部党性教育基地之一,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杨善洲精神,推进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规范化建设。

据介绍,学院坚持“定位准确、主题鲜明、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原则,突出优势,挖掘内涵,培育品牌,提升水平,形成特色,建设以传承杨善洲精神为核心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特色基地,重点开展党性修养、公仆意识、群众路线、道德品行、清正廉洁学院是中央组织部公布的13个“全国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国家公务员局评定的8个“全国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之一、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央党校网络在线培训定点院校、中直机关党校学员调研基地、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现场教学基地、首批中国红色地标、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2019年4月,学院被中组部列入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善洲精神专题讲座

把善洲精神带入生活中

学院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为主题,重点开展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方面的培训,教学形式丰富、培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并构建了“杨善洲精神+”的教学模式,拓展优势互补的干部教育培训环线,即:以学院为中心,与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合作开展环线教学。截至2019年6月30日,学院已累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209.67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813期10.05万人。从学员区域分布情况看,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分别约占10%、60%和30%。外向型特点明显;从培训天数看,3天及其以上天数学员占75%左右,长班趋势明显。13个省部级单位、17个厅级单位在基地挂牌开展合作办学,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机关。、作风转变等方面的培训。

媒体现采访杨善洲教育学院学员

来自昭通日报副总编辑党支部书记曹附金讲述,到杨善洲干部学院开展专题党性教育活动一共来了十位优秀的党员,来到之后实地参观了善洲林场,看了老窝篷、听了陈列馆故事的讲解、瞻仰了善洲同志的墓、聆听了杨善洲同志的故事、观看了视频音响资料。

通过这次党性教育活动从善洲同志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以善洲同志为榜样,像杨善洲同志学习不忘记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党和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做出我们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贡献,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胜利。这次学习之后将把善洲精神带回去,向支部里的其他共产党员学习,把善洲精神真正体现在平时的每一项工作之中使善洲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在这里学习与其他地方学习的最大不同之处是,感受到了另外一种精神,善洲同志退休后22年的时间里还为人民的事业继续艰苦奋斗,把荒山变成了青山。这种精神是另外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不仅仅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抓好采访,在工作中要真正践行像杨善洲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它变为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脚力把新闻工作者做好,把党的宣传工作做好。

艰苦朴素 清正廉洁

站在善洲林场瞭望塔上,看到郁郁葱葱的成片的林木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气吧,清风吹来感觉空气格外的清新舒畅。而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存在与一个人密不可分,它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顾大家舍小家,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杨善洲在退休的22年时间里把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把22年的时光献给了大亮山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已经把“服务人民”的信念精神深深的扎根在心里,这不就是“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吗?

 

▲大凉山现场植树传承善洲精神

杨善洲故居坐落在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大柳水下寨自然村, 距姚关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站在杨善洲故居,整个大柳水自然村尽收眼底,山青水秀,翠竹苍苍,龙泉清澈,独俱风貌。杨善洲故居四周用竹篱笆围成一个农家小院,土木二层楼房,墙体为泥巴墙,屋顶由茅草覆盖,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属于施甸县典型的农家小院建筑风貌。在这里老书记坚定了他的人生信念,为走上革命道路开启了希望之门。

参观杨善洲故居感受艰苦朴素精神

在杨善洲故居,石台阶上安放着锤子、錾子,客厅墙壁上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三位伟人的画像,卧室里简陋的木床、草鞋、农业书籍,屋山挂着耕田犁地的农具、果树嫁接刀,处处蕴含着杨善洲的故事,展现了杨善洲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人民公仆精神。

2017年6月,善洲小镇成功入选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立足“红色+绿色”的旅游发展思路,小镇将着力打造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善洲故居—清平洞—滇西粮仓体验点的“红色旅游环线”,陡坡村成为这一环线的核心地带。

▲学员在杨善洲雕塑前宣誓把要杨洲精神发扬光大

 

杨善洲的一生告诉我们,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才是党员干部的根本。他在一生经历的各种运动中,坚持信念不动摇,对党忠诚不动摇,具有较强的党性修养和极高的政治觉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他把身心献给了家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他是对党忠诚的典范。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