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江城 丢包狂欢-旅游云南-《环球游报》-环球游报-云南民族旅游网

相约江城 丢包狂欢

2024-11-23云南民族旅游网

记者 李宗蓉 

                                                                                                       图/杨海鸿

“丢包传情·山歌定情”是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世居民族共有的传统习俗和美好情感,丢包不仅仅传达着爱情,也传达着亲情、友情等世间的真挚、美好情感。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国周边外交政策,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使开放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加快推进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第五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于2017年底在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举办。

本届丢包节由江城县人民政府主办,老挝丰沙里省政府,越南莱州省勐谍县人民委员会、奠边省奠边府市勐念县人民委员会协办。举办丢包狂欢节,旨在以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以商贸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以人文交流促进和谐共进,努力把普洱江城建成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普洱篇章。

                                                                                                          图/杨海鸿

 

丢包的故事

丢包,又称溜包、香包或荷包,形状有菱形、心形、圆形等,以菱形见多,有一条主线吊住包的一个角,其余三个角上系彩色丝带。江城丢包起源于彝族的丢包活动,是彝族姑娘、小伙传情达意的信物。每年正月期间,彝族男女青年自发集聚在宽阔的草地上,保持一定距离互相投抛为戏,谓之“丢包”。人们形容丢包是:“一包看上你,三包一盒糖,五包脱裢褂,七包拉拉手,九包跟哥走。”直白通俗,但暗藏诱惑,令人有无限的遐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间交往的频繁,丢包也演变成了男女老少共同参与的一项盛大的节日活动。由此衍生了许多既可利用丢包传情又可以锻炼身体的丢包故事和丢包赛事,其中把姑娘、小伙之间的情爱融和在一起的以下赛事最为引人瞩目。

丢包负重是彝族男女青年示爱的一种方式,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中阿卡洛隋有8个英俊小伙子同时看上了博别寨貌若天仙的姑娘“阿妹诺”。“阿妹诺”难于选择就邀约了7个姐妹共同制作了一个非常大的丢包,示意伙子们:谁能抬起就嫁给谁。结果谁也无法单独抬起,只能共同抬起,后来这8个伙子与8个姑娘就自由选择自己的意中人,发展到后来就演变成彝族姑娘在寻求对象时,会向对方提出挑起自己特制的丢包的要求,以此来试探小伙的健康状况,因此彝族男女青年为了得到意中人,为了展示自己的爱心和忠诚,娶到心上人,会在平时的生产劳动中注重负重训练。

丢包投远是彝族姑娘最朴实的一种爱意传递方式。逢年过节时,在丢包场上,相互爱慕的男女青年为一诉衷肠,姑娘会有意把丢包抛向喜欢的小伙子,然后羞羞达达地跑开一段距离,看小伙子是否愿意把丢包抛回来,若小伙子把丢包抛回来,证明双方都看中了对方。抛过来的丢包越远,小伙子对姑娘的爱心越永久情感越深远。

彝家人对丢包情有独钟。丢包是彝族男女传情示爱的信物。每逢正月初二和正月十五、十六的这几天,青年男女身着盛装相约在丢包场上,男女各站一边,姑娘含情脉脉的向意中人抛去丢包,如果小伙子也看中姑娘,就会情意绵绵的接过丢包。一包妹探哥,三包一盒糖,五包脱裢褂,七包拉拉手,九包跟哥走。丢包在一对对男女手中来回的穿梭,彼此传递着爱的情意。

每年正月初二,善良而多情的姑娘们邀约小伙子们进行丢包击鼓比赛,看哪个小伙子能把丢包击中鼓面,击中鼓面最多者视为吉祥的使者,他就会得到姑娘们的奖励。比赛结束后,获胜者可以任意到一位姑娘家美滋滋地饱餐一顿,小伙子们为争得这种荣誉和奖励,人人都奋力抛包击鼓。为了在这一天能大显身手,每年的秋后,小伙子们都要相邀进行练习、比赛。

月亮代表妹的心,明月为哥而降临。小伙子怀揣着姑娘送给的丢包,趁着朦胧的月光走到姑娘家门口,看见心上人的倩影映在窗帘上,就把丢包抛进窗口,等待着姑娘出来相会。姑娘看见亲手所绣的丢包,知道是心上人来约会了,于是便轻手轻脚离开闺房,走出山寨,在柔和的月色下,情意绵绵的诉说衷肠。

彝家的姑娘对爱情最为忠贞。每当夜幕降临,提亲的小伙子们围着箐火边上的姑娘,姑娘深情地在求爱的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心上人。姑娘看见了自己的心上人就眼明手准地把丢包抛到他的手中;小伙子则眼明手快地把姑娘抛来的丢包抢到手中,然后捧着丢包走到姑娘身边,交到姑娘手中,顺势拉起姑娘的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离开。男女青年为了准确无误的找到心上人,平时专门做丢包投准的练习。

                                                                                                                    图/杨智强

 

牛体彩绘:源于驱逐虎豹

流传在中老越三国边地一带的牛体彩绘,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逐虎豹,避免牛被老虎、豹子残食。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龙嘎的哈尼小伙子,父母双亡后,他不娶媳妇先把弟妹三人扶养长大并帮助成了家。随着人丁的增添,原有的家境很难适应大家庭生存,作为兄长的龙嘎主动提出分家过日子,不忍心分家却又拗不过大哥的弟妹们只好把家里最大的一头耕牛分给了兄长。龙嘎精心呵护耕牛,在生产劳作中相依为命。有一年春天,龙嘎赶着牛去田里耕作,快到田边的时候,树林里突然窜出一只大老虎,老虎呼啸而来,猛扑向牛。龙嘎为了保护耕牛,拿起手中的锄头冲上去与牛并肩和老虎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打斗过程中,老虎和牛都滚进了田里,牛进到水里后浑身是劲,猛然翻身站起,挥舞双角,猛甩尾巴,泥花飞溅,身上的汗水、泥水、血水混杂在一起,在阳光辉映下形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图案。老虎看到这一幕就惊呆了,以为碰上了什么怪物。牛趁老虎发呆的瞬间猛扑过去,用两只角把老虎紧紧地顶在田里。这时,龙嘎挥起手中锄头,拼命地向老虎头部猛砸下去,老虎终于被打死了。前来寻食的几只老虎恰巧见到这一幕后,吓得不顾一切的往树林里跑去了。

经历了与牛一起斗虎艰险的龙嘎悟出了一个道理:色彩斑斓的牛身可以镇住老虎。第二天,他上山采来各种树叶、山花熬成有色汤液在牛身上涂抹并绘画各种图案。这样一来,老虎一看到色彩斑斓的牛就远远的走开了。村里的人也学着龙嘎在自家牛身上进行涂抹和绘画。从此之后,这一带再也没有发生老虎伤牛吃牛的事件了。

为铭记牛的功德,每年的这一天,龙嘎割来青草喷洒盐水犒劳它,并向晚辈们讲述与心爱的耕牛一起经历打虎的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牛身上涂抹绘画演变成今天的一种文体艺术活动。每年秋收结束后,这里的人们用色彩把牛打扮得绚烂多姿,欢集在牛的周围载歌载舞,感谢牛的辛勤劳作,庆祝五谷丰收。

传说人类诞生时,天地一片混沌,没有阳光没有雨水。天帝便把天国中美丽的金鸡派到地上,只要她一啼叫,便会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龙王也把龙头马身的小儿子龙马派来降雨。大地因为有了阳光和雨水变得生机勃勃。

有一天,金鸡按时啼叫出太阳后准备休息,突然听到一阵动听的歌声,她低头一看,只见青年男女集聚在草地上相互丢包,唱歌跳舞,十分热闹。原来这天正是正月初二,是彝族男女以丢包传情结为情侣的节日。春心萌动的金鸡从天空翩翩降落,变成一位漂亮姑娘来到丢包场。金鸡也和其他姑娘一样拿着丢包寻找心动的小伙子。

龙马听说这天有青年男女寻找情侣的丢包活动,也变成一位英俊的伙子来到了丢包场。

金鸡的美丽很快就吸引了很多小伙子,他们围拢在她身边大展歌喉,想引起金鸡的注意。龙马却站在人群外围高声的歌唱,金鸡放眼看去,但见龙马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不禁一见钟情,心生爱意,微微一笑便把包准确地丢给了龙马。你丢我接,金鸡和龙马燃起爱情火花,双双堕入情网。他们毫不隐瞒告诉了自己的身份。一个是天上的仙女,一个是海中的水神。

按照天条海例,他们是不能结为情侣生活在一起的。但追求纯洁爱情的他们无所顾忌,偷偷留在江城,在江岸巨石边上安了一个家。金鸡报晓,龙马降水,过起恩爱日子。

但好景不长,此事很快被天帝和龙王知晓了。他们派神警告说:“你们竟敢违背天条海例,私结夫妻,于法不容。限三天内分开,否则捉回关押,施予重惩。”

金鸡和龙马毫无畏惧,誓死捍卫爱情,永不分离。

天帝和老龙王恼羞成怒,派天神和水神带着鸡笼辔头前往江城捉拿。天神和水神封住了太阳和雨水,把江城变成一块黑暗的死亡之地。金鸡啼不来光明,龙马降不下雨水。不久便大地黑暗,树木枯萎,动物死亡。

第三天,负责捉拿的天神和水神带着鸡笼和辔头来到金鸡和龙马生活的江岸巨石旁边,喝令他们束手就擒。

站在巨石紧紧相拥的金鸡和龙马明白如果不分开,人类和大地万物将遭受灭顶之灾。他们宁愿为爱而死,但大地万物势必遭受牵连。“也罢,能生死相爱也够了,何必在乎天长地久。既如此,何必受此一辱。”悲痛的金鸡和龙马含着眼泪满怀深情地凝视对方一眼后,骤然分开。金鸡展翅而飞,一冲上天,照亮了山峰,照亮了大地,大地又有了光明;龙马腾空而起,跃入江中,江水四处飞溅,变成滂沱大雨。世间万物复苏,大地又恢复了生机。

天神和水神被他们的行动感染,抛下已无用处的鸡笼和辔头神情黯然地返回去了。

今天,就在金鸡和龙马分开的山崖石头上,还留着深深的翅膀痕和马蹄印。后来人们为了铭记金鸡和龙马,把山命名为金鸡山,把江命名为龙马江,把村子命名为龙马村。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1月5日A4版)

编辑:陈克东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